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

ID:9246508

大小:3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5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_第1页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_第2页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_第3页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_第4页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生命哲学到生命伦理学余玉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062)摘 要:历史上对生命哲学的种种思考,虽然都带有其时代烙印,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最本质的内涵和一般性特性。相对于生命哲学,生命伦理学由于医学与生物学的背景,其讨论的问题往往与应用领域直接相关;尽管如此,关于生命哲学以及生命价值的种种思考仍然是生命伦理研究与生命伦理教育不能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说,现代生命伦理学家也正致力于生命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力图为生命伦理的实际运用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支持。关键词:生命哲学;生命价值;生命伦理一从医学伦理学演变而来的生命伦

2、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它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探讨。但是,“生命”的概念内涵并不限于生命科学领域,因而对其伦理的讨论也应该在更广泛的哲学话题中进行。关于人的生命价值的探讨,相关学说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关于生命存在状态的理论见解,一是对于生命应然性的伦理揭示。当然,从哲学上来讨论生命问题,不免兼有两者。例如,柏格森对生命的理解,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也是道德意义上的。他说:“就让我们给予生物学一词以它本应具有而且终将具有的那种很宽广的含义吧,让我们最后说,全部道德,无论它是压力还是抱负,在本质上都是生物学的。”既然

3、对生命的读解本身包含着伦理的要素,那么在揭示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对生命的价值判断。在大多数的生命理论学说中,对生命肯定性的评价为多,但也不排斥对生命否定性的评价。例如,在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在神的视野下,人的欲望、意志往往被打上肮脏背叛的烙印,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承负罪孽和赎罪的历程。可见,从宗教的超越性取向上看,生命意味着痛苦,只有死后进入天堂才有真正的幸福,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神的信仰和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宗教道德活动。当然,宗教改革运动后的现代基督教的生命观与近代以后的人道主义的生命观颇接近,虽然它还保持着神学的特征。西方近代以来的伦

4、理学大多以人的自由、理性来确定人的存在———即生命的价值。康德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是目的”。康德指出:“人是一个可尊敬的对象,这就表示我们不能随便对待他。他不纯粹是主观目的,并不纯然因为是我们行为的结果而有价值,他乃是一种客观目的,是一个自身就是作为一个目的而存在的人,我们不能把他看成只是达到某种目的手段而改变他的地位。”但为什么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认为,其重要的依据在于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每一有理性者,都是作为目的自身而存在着。”在康德看来,“大自然中的无理性者,它们不依靠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所以它们至多

5、具有作为工具或手段用的价值,因此,我们称之为‘物’。反之,有理性者,被称之为‘人’”。理性人的目的价值不仅与绝对善良意志相关,更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康德认为,“一个有理性者的意志。只有在自由的观念下行动的时候,才能算是他自己的意志。因此,在实践范围内,一切有理性者都具有自由意志。”理性主义的生命观不仅对抗了神学道德权威对人的奴役,同时也结合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为生命的理性阐释提供了依据。但是,正是作为自然科学成果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不光彩的运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人的生命孕育、疾病治疗以及对自然生态影响中所产生的种种道德问题,使

6、得理性主义的生命观遭到了质疑。质疑者反对崇拜科学理性,认为科学理性贬低了生命和心灵的价值,主张开掘生命中非理性的心灵世界与精神世界。由此,非理性主义的生命观应运而生,并对生命给予新的哲学解释。柏格森是开启西方非理性主义生命哲学的第一人,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个绵延不断的生命流,它的表现和功能不是理性而是直觉,“直觉就是心灵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生命本身”。柏格森的生命流实际强调人内在精神的创造性,反对外在东西对人的掌握,他认为:“至少有这样一种实在,我们都是运用直觉从内部来把握它,……这种实在就是在时间中流动着的我们自己的人格,也就是绵延

7、的自我。”弗洛伊德则以无意识揭开了过去所不知的生命秘密。在他看来,性爱来自于生命利比多的本能,尽管它是建立在病理学研究基础上的,但是“超我”赋予了生命道德的内涵,体现出自控和道德内疚的道德力量。值得指出的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同样强调生命自由的价值,并把它看作是生命创造的源泉。法国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就坚持生命价值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萨特著名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深刻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由创造的理解。萨特认为,人与其他自在存在物不同,是自为的存在,生命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具有自由的创造性,他可以自由地决定自我的发展,造就自我生命的本质,因而“自为

8、的存在被定义为是其所不是且不是其所是”,这就是说,生命的自由本质使其具有否定过去和当下的超越性。但是萨特的生命意志自由绝对排斥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从而使自由陷于孤独和苦恼的境地。相对于西方的生命哲学思考,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