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

ID:926026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5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_第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回眸一、六王毕,四海-  1.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继续进军北方。  3.秦修筑的直道与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蒙恬所率领的驻扎在上郡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  4.公元前220年,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214年,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5.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之为“

2、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委任官吏。  二、海内为郡县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加强与西方各国在各方面的来往和合作。  2.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  1.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等;。  2.秦朝时期,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

3、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但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四、挟书律  1.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先后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开思想专制之先河。  2.秦律规定,“敢有挟书者族”。这与李斯所建议的“焚书令”的相关内容一脉相传,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  3.西汉惠帝时,朝廷宣布正式废除“挟书律“之后,深藏在民间的典籍才重见天日,成为延续文化命脉的基础。突破思路本节主要内容虽然包括四个部分,但实质上主要涉及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政治和思想措施。其中后者属于本课的重点

4、和难点。针对这一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突破措施:  (1)“六王毕,四海一”一目实际上讲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但应当注意的是本教材对秦统一问题的新观点:“秦帝国的统一步伐,并没有随着吞并六国而终止。”这是对原先教材中“秦灭六国标志着统一的完成”这一观点的修正和完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式《秦朝疆域图》课件,通过秦疆域的变化讲清兼并六国、北击匈奴、统一岭南等统一进程;对于秦统一的意义,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略作说明,不必展开。  (2)“海内为郡县”、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可以合并为“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进行教

5、学。与此同时,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制作“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点评,以直观展示秦朝中央机构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形象地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将该表制成幻灯片,一边讲述一边演示。  (3)“挟书律”一目涉及了秦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三次措施:“焚书”“坑儒”和“挟书律”。教师可略讲这些措施的含义,重点应结合法家的思想主张,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从是否有利于巩固统一和文化发展等角度,阐明这些措施的历史影响。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人类文化延续

6、的史鉴意识。秦朝以前的郡县沿革郡、县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逸周书·作雒》记载:周公经略天下,“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这些郡和县,都是由人口密集的城邑发展而来的。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兼并,一些诸侯国纷纷在所占领的土地上设县,由国君直接管理。楚国的楚武王、晋国的晋献公都设过县,齐国到齐桓公时已设有50个县。一些诸侯国还在边远地区设郡,派重臣镇守。如《国语·晋语》记载:前651年,晋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说“君实有郡县”,说明当时的秦国已经设郡。又如《左传》载,晋卿赵简子为奖励将士杀敌立功,

7、许诺“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当时的晋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郡。春秋时期的县已遍及各诸侯国,但郡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县的范围远比郡大,地位也比郡高。  到战国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边郡日益扩大,并由低县一级演变为高县一级。郡下设若干县,形成郡县两级制。郡县的设置也由边境逐渐向内地发展。各国除在新开辟的地区设县,还纷纷改邑为县。如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即“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韩、赵在上党地区设41县,赵国在代郡设36县,魏国在上党郡设有至少18个以上的县,燕国在谷上郡设有36县,齐、楚也大

8、量设县。当时,县制已经得到普及。每县大约为方百里之地,万户左右的人口。大县设令,小县设长,由国君直接任命;按照国家法令治理县政,已经具有地方政区的性质。郡仍然多设于强国交界之处,在战国前期带有军事防备区的性质,郡的长官称为“守”或“太守”,都由武官充任,主要职责是戍边守土。到战国后期,郡守逐渐由单纯的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