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

ID:9261908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_第3页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上《人琴俱亡》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琴俱亡》教案教学设想:《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古文。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而《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

2、文言知识,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书中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全文。2.过程和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之情。二、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

3、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三、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形象,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四、教学方法: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曹植“七步诗”导入,引出刘义庆的人琴俱亡的深厚的兄弟情。导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们听说过这首诗?对!这是曹植的七步诗,那这两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很好!兄弟相残,反目的手足之情!看来,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知识面还是蛮广的,那关于

4、手足之情的故事同学们又知道多少,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看看这又是怎么的一种手足之情?(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提问“人琴俱亡”是何意?引起学生注意。(2)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著书有《世说新语》。《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它的语言以精练、含蓄、隽永、传神见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5、。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排除字音障碍a.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朗读一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不会读音的字词,全体师生纠正读音。b.学生提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并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教师归纳补充讲解1.王子猷(yóu)2.子敬俱病笃(dǔ)3.此已丧(sàng)矣

6、(yǐ)4.语时了(liǎo)不悲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6.子敬素好(hào)琴7.弦(xián)既不调(tiáo)8.掷(zhì)地云9.因恸(tòng)绝良久10.月余亦(yì)卒(zú)学生朗读以上字词,每个读两篇。c.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默读,要求学生注意文章字词的读音,节奏,轻重读音等。如,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6、此/已丧矣7、何以/都不闻消息8、都/不哭d.全体学生跟着教师

7、的提示有感情、有节奏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四)精读品味1.字词句翻译,了解文章大意a.字词翻译。给五分钟的时间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字词或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句或对文章有疑问的地方,之后叫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师生互动解决。教师给重点字词句归类。词类活用1.取子敬琴弹。琴:动词,弹琴。2.语时了不悲。语,动词,说话。宾语前置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实词:笃:(病)重索:要好:喜欢径:直往舆:轿子。恸:痛哭,极度悲哀卒:死绝:气息终止,死亡虚实:而:表

8、承接,不译都:副词,总,竟。矣: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a.让学生看注释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学生自主翻译,同桌翻译,小组翻译,生生互动,教师四处走动巡视解疑。b.检查翻译情况:一读一译(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朗读,指明学生翻译),全体师生共同纠正,教师指导。3.全体学生再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五)讨论交流(概括主旨)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问题,教师指导归纳总结。1.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明确:“不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