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ID:9266334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5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第1页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第2页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第3页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第4页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王海军引子“今天上了一堂难忘的地理课。记得小时候常常被奶奶手上的宝石戒指所吸引,感叹它的美丽与神奇,也时常对它的形成和来源作出种种猜测,然而总也想不清。直到今天――高中一年级这节地理课,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种种谜团,这是一节在地质博物馆上的课。……从小学到初中,也上了几年的地理课,从未感觉地理课是如此得有趣,倒不是各种晶莹剔透的玉石吸引了我,而是当我对某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就会立刻在边上找到需要的解释和介绍,或是积极从讲解员口中去寻求答案,丝毫没有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兴趣大增。现在,再翻开教材,发现教材的理论知识似乎都已经成为我比较熟

2、悉的知识了,只要老师一点拨,就可以为我所用了。我想,这才是我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吧。”这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写下的一篇随笔,我作为地理教师看过之后,感触颇深。为什么这样一堂特殊的地理课让学生有这么大的触动?是什么让学生有这么大的收获?这是地理教师要反思的。我想,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这节课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舞台,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这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新的课程资源。问

3、题分析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一般认为,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

4、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由此可见,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种类繁多,空间广阔。2、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开发课程资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多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要想实现这一基本理念,除了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内完成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师大力开发新

5、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利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又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3、课程资源和教科书有什么关系正式发行的教材,是由众多课程专家历经长时间研制并经由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无论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特定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的适应以及对相应内容的选择方面,

6、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就教材本身而言,有一些弊端:如结构单一,内容滞后性,内容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等。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依赖性应该逐渐淡化,也就提出“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但是虽然学校所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创造性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终究不能替代教材,而只是教材的扩展与补充。因此,一方面要关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仍要充分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问题解决1、树立基本的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案例:2008年江苏高考终于落下帷幕,对于广大参与高考的江苏师生来说,08年高考充满了猜测和希望,因为这是江苏高中新课改后首次高

7、考,而且是江苏自主命题,所以,新高考到底“新”在哪里的疑问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分析08地理新高考,发挥高考指挥教学的作用,同时对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启发。探究学习是地理新课程理念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体现在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活动中。如第1题,实际上就是地理考察,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所见,虽然所给材料有限,但是因为两地学生较为熟悉,所以做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它传递一种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走出课堂,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具有永久的生命。更出新的是第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