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

ID:9281817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6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_第1页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_第2页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_第3页
资源描述: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四章第五十四章  我们上一章讲到为道不能够只求它虚表,应该踏踏实实的,我们这一章讲的就是再引申说是你要得道,你先要求自己的本身做好,然后你推之于家,推之于乡,推之于国家,推之于天下。  这一章最要紧的都要用善字,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无事生事,你要真正了解的话,知道用自然,顺乎自然,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强不能以为能,这都叫做善。  “善建者不拔”,底下的“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我们一棵小草,一棵花,假设没有根的话一下就拔掉了,当你根非常的深,根非常的广,根非常

2、的大,你拔吧,你拔不出来的。真正会建立的,不容易被人家拔除的,我们要建立什么呢?我们世人都要讲究功名,我们都要建立一个永远不拔的功,然后我们才说我们“泰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所以立德、立言、立功,是人所希望的三个不朽,这一个立是三个大不朽。于是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名垂不朽,可是都不能够长久,完全不能够悠久,为什么不能够悠久呢?因为你这些建立的凡是有为的,都是用你的智慧,用你的力量,于是在这一个时期,你的智慧跟你的力量也许高出人之上,所以你可以建,建立的你的功名你的三不朽,假设用你的智慧,将来出来一个比你

3、更聪明,更有利的,就把你拔掉了,很简单。所以真正善建的,会建立的,不能拔去的,是建立我自身的东西,我自身的智慧,我自身的学问,我自身的修行,我自人的功夫,谁能拔得掉你。而且己予为人己愈有,己予与人己愈多,我们给别人给的越多,我们自己收获的也更多,当我们常常给人,我们自己就更常常有。而这些东西功夫学问、智慧谁都抢不去,而且你越给人家,你就越有,你越给人家给的越多,不会说我没有了,你自己得的也越多,你自己真正善建者,不会被人家霸走的。真正会建立的,你建立的东西,存在自己的,不要再身外去建立。  那么“善抱者不脱”

4、,你“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你不要贪太多,我能够做多少我就做多少,你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脱,不会丢掉了,我们看猴子偷香蕉,抓了一个香蕉挂在脖子上了,然后当你再拿香蕉挂在这上头,当你拿这个的时候,那个掉了,你再拿那个,这个又掉了,这就是善抱着易脱,最容易了。那么你真正善抱着,抱就是守,脱就是丢掉了,凡是你拿机巧,投机取巧,拿权术来抱这个的话,比自己更有权术的,更有投机取巧的,他就从你手里夺去了,所以真正善抱着,不在他多,最要紧的是你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事业、名声也是,所以我们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之,求

5、所以之也”,我们不要在乎、忧虑我这个名声怎么不高呀?怎么人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呢?“求”你可以让人知道的东西,当你真正有让人家知道的东西,自然人家就知道了,你没有东西让人家知道,没有东西让人家佩服,没有东西让人家愿意跟着你走,你忧虑什么呢?所以不患人之不己之,求所以之也,且你所以能够让人知的东西。真正善抱着,你守正道,顺着自然,于是你能够建道德于天下,这时候人心非常的感激,非常的佩服,同时你这就可以泽积万世,你的恩泽可以到后世。所以我们说不争名于一时,而求功德基于后世。  我们不争一时,我们争千秋,大家去过四

6、川,在这个都江堰,你们都去参观过这个李冰的庙吧,四川可以称为天府之国完全因为李冰父子,到现在他们的庙,所谓香火享了两千多年,为什么?他把这个水做成了渠道,然后把这个水患免了,同时这个水用来灌溉,所以使四川这个大庭院变成天府之国,不但没水患,而且成了中国米仓,所以才称它为天府之国,到现在人家讲起来都说李冰,然后所谓二郎庙,四川恭敬他恭敬的不得了,中共曾经想要改这个水道,说我们怎么让它更好,把俄国的水利专家请去了,俄国的水利专家一看说,两千多年前出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把这么一个水患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利百姓两千多年

7、了,说这简直是天才呀,俄国的水利专家没法改,他说弄的太聪明了。我们到那去看了以后心里头真是又佩服,又恭敬,又感觉骄傲。我们能够这样,没有人可以夺取他,所以善抱着不脱,没有人可以夺取。  “子孙以祭祀不辍”,老子的东西都尽量押韵,因为押韵的话我们就好记,凡是有韵的东西都容易记,没韵的东西非常难记,他说“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我们中国古时候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的是这个香烟,烟火不绝,你有子孙自然烟火不绝,因为古时候都说我死的以后不要说没人祭我了,没人祭我就成孤魂野鬼了,所以必须有子孙永远能祭你。好比说我

8、们能够广济善业,济善之家必有余庆,那么这个余庆余到哪里去?余到子孙那里去了。于是你真正子绵绵不绝,于是这个祭祀就永远不断绝的,孔子他没有想到,他的七十二代还作这做特任官。所以这是他想不到的,他活的时候做了个官,就没做了,他没想到,大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一传到现在,大家称他为至圣先师。诸位到孔庙去看了,孔庙盖的几乎是跟宫殿一样的模式,那个大的不得了,外面的场地那真是堂皇到极点。那么所以像孔子这样真是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