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

ID:928203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6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_第1页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_第2页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_第3页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_第4页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子及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浅议摘要: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两位大师,他们的政治、美学、教育思想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是中西文艺思想的奠基人。文章主要从3方面比较二者的文艺思想,分析孔子与柏拉图文艺思想之异同,即在文艺本质认识上前者强调表现,后者强调摹仿;文艺功用论上,前者主张文艺功用而后者强调文艺腐化:在文艺批评上二者存在重政治道德评价的共识与审美评价的差异。关键词:孔子;柏拉图;文艺思想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轴心期时代”中,孔子和柏拉图都被誉为坐标似的人物。柳诒征曾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

2、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奥地利当代哲学家波普尔则说:“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这两位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又同为文化思想的形塑者和代表者的巨匠在文艺思想上呈现出既相通又相异的独特风貌,对中西文艺思想颇有深远的影响。而通过孔子与柏拉图对文艺本质、文艺功用、文艺批评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文艺思想。一、文艺本质认识8孔子与柏拉图对文艺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对前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回答文艺本质问题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

3、律和声,声依咏”。“志”即心,“心所念虑”,其实质是指诗歌是心灵的表现,但“志”常常是与政教相联系的,“言志说”成为中国古代圣贤们对文艺本质的共识。孔子则遵循了这一观点,在其《诗大序》中就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这里孔子明确地指出诗歌就是言心中之志,并将情志并举,强调了诗歌表达内在情感的本质特点。更要注意的是,孔子所强调的文艺表达的感情并非是个人的感情,而是符合礼仪规范、受理性控制的社会性情感。这就表现出孔子文艺“主善”的倾向,即文艺的社会道德性。可见,孔子对文艺本质的看法,着重考察文艺与主体世界的情感关系,探

4、求的是文艺将个人心理欲求导向社会伦理的意义。这是一种表现论,且是一种“主善”的表现论。8而西方则有所不同。自古希腊以来,盛行“艺术摹仿自然”的说法。苏格拉底就指出,艺术家刻画出来的人物可以比原来的真人物更美。这位先哲还提出,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显然,苏格拉底主张艺术中“真”是第一位的,而“美”和“善”两个概念是统一的。柏拉图继承传统“摹仿说”,并和他的“理念论”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以理念论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艺术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柏拉图看来,艺术是由摹仿现实世界而来的,而现实世界又是摹仿理念世界而来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是

5、真实体,它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因此,摹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就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柏拉图由此断定:“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他在《国家》篇里,便是从“研究摹仿的本质”来闸明艺术的本质。对理念的摹仿即为柏拉图对文艺本质的认识。而且这种摹仿力图达到对理念的“真”的反映。由此,孔子与柏拉图关于文艺本质看法上的主要区别――“诗言志”与“摹仿说”、“主善”与“重真”。这与二者不同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孔子的文艺思想核心为“仁”,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

6、色彩。在《论语・里仁》篇中,他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可见,孔子的“知”主要是指认识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有了这种认识,就利于实行“仁”。所以“仁”与“智”是统一的。因而,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上,孔子重视的是道德。他对文艺持肯定态度,是因为文艺可以主善。而柏拉图所追求的是理念,信奉的是真理,柏拉图重真实。他对文艺总体上持贬低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他认为文艺作品不真实,远离真理和理性。二、文艺功用认识8孔子的文艺功用大致上可以分为教化功用和社会功用。本着实现“仁”的理想,孔子主张文艺教化为政治服务。他从“文、行、忠、信”4方面教育弟子,“文”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7、在《秦伯》中,他就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思想,即通过感发于《诗》,立足于礼,完成于乐,使诗、礼、乐融合为一,在情感的感染与愉悦中,使人成为一个道德修养和性格上完美的人。可见,孔子将艺术看作“立人”和“成人”的根本手段。孔子最具代表的文艺功用论观点是“兴观群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孔安国注说是“引譬连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为“感发志意”,综合两种解释,可见“兴”即诗歌借助由比兴而产生的艺术形象可以引起联想和陶冶读者的思想感情。“观”为“观风俗之盛衰”,孔子认为读者可以借助

8、诗歌认识风俗盛衰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统治者可考见得失,以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孔安国注“群”为“群居相切磋”。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