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

ID:9287631

大小:8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6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_第1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_第2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_第3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_第4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雷德荣(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本文重点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就业难”与“用工荒”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解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认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为“区域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并结合赤峰学院的实践探索,提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教关键词:转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赤峰学院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01-05关于职业教

2、育发展问题,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发表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讲话。有人认为国内高等院校即将迎来自1999年扩招后又一次大规模变革。对此,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革命性调整”,他们寄望这轮改革帮助中国破解高等教育、经济结构、社会就业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新闻媒体密切关注此次改革,宣称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为职业教育。178所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响应,发布“驻马店共识”,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3、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第八届校长论坛”,会上绝大多数校长认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定位为应用型大学”是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一直处于高等教育边缘地位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何去何从,应该办成什么样的高校,应该怎样去办的问题,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的决策者深入思考。本文结合赤峰学院的实践,就有关问题与大家讨论。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一)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那时大学最为重要的使命是教学,主要功能是人才

4、培养。19世纪初,柏林大学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办学宗旨,自此科学研究成为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学的第三个功能——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大学自此走出象牙塔,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大学建立和发展的后发国家,在大学功能的实现上存有不足,特别是在大学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方面存有显著短板,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一般本科院校,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与西方大学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服务”这一大学功能,将服务社会作为学校发展的重

5、要目标。这里服务的对象是“大社会”,泛指象牙塔之外的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包括政府机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任何期望得到大学帮助的组织和个人。受前苏联影响,中国大学更多是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使得大学脱离社会,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于是就造成了在中国“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出现的特殊社会现象。(二)“就业难”与“用工荒”背后的地方院校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1所(含独立学院293所),2017年应届大

6、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史称“最难就业季”。教育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是985高校,第二是高职院校,第三是211大学,第四是独立学院,第五是科研院所,第六是地方普通高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方面比不上重点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术和操作方面又不如高职高专毕业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之间的办学模式趋同化、人才培养规格同质化现象突出,这就导致这些院校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的人才没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我国作为世界头号制造

7、业大国,目前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了“用工荒”。我国也正在经历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支持,随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的增加,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难”表面上看是由于大规模扩招导致的,而“用工荒”的出现,说明“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大学供给的人才规格不符合市场需求。世纪之初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一批专科院校升本后盲目追赶老牌本科院校,定位为综合型院校,导致毕业生同质化严重。社会对知识型学术性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

8、,致使大批同质化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同时需要应用型人才的企业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这就出现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失衡,因此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出现,倒逼国家向欧美学习,特别是向德国学习,下大力气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也就给了“就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