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ID:9288283

大小:5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6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_第1页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_第2页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_第3页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_第4页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开题报告模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及其超越研究生姓名郭利娜学号2010110008类别(硕或博)硕士导师姓名刘远传系所政法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社会价值哲学开题报告时间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1.论文的研究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主要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M].第1卷、第3卷、第30卷、第42卷、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5]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5]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M].人民文艺出版社.1983年。[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5]黑格尔.《

3、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M].商务印书馆.1996年。[5]尼采.《权力意志》,凌素心译,[M].商务印书馆.1994年。[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杰译,[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5]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郭官义、李黎译,[M].学林出版社.1999年。[5]弗罗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5]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5]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M].上海

4、: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5]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5年。[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鲍曼.《个体化社会》,范详涛译,[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5]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5]鲍曼.《被围困的社会》,郇建立译,[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商务印书馆.200

5、3年。[5]卡莱尔•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5]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郇建立译,[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万以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5]奥伊肯.《新人生哲学要以》,张源等译,[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5]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M].商务印书馆.2003年。[5]尼古拉•柴夫柴挖兹,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M].

6、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5]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赵力涛、胡宗泽译,[M].三联书店.1998年。[5]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M].译林出版社.2004年。[5]格利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5]利奥塔德.《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5]乔治•里茨尔.《虚无的全球化》,王云桥、宋兴无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5]帕斯卡尔.《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8

7、5年。[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5]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5]张世英.《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5]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

8、J].中国社会科学,2007(5)。[5]杨魁森.《物化的时代——论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5]杨魁森.《商品经济与人的物化问题》[J].哲学研究,1993(10)。[5]胡海波.《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5]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系,2004年。[5]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J].世界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