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ID:9289603

大小:3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26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_第1页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_第2页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_第3页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_第4页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半殖民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尽管对于身处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知识分子群体来说,其立场态度不尽相同,但面对外来文化时,他们大多自觉采取了所谓的“分岔策略”,即将“西方”分为“都市西方”和“殖民西方”两维区别对待。在这种二分里,都市西方被优先考虑为需要仿效的对象,但同时也就削弱了原本应该受到批判的殖民西方。通过这种两分,知识分子可以倾向西化(及日本化),但却不会被看成是卖国贼,由此变成民族主义者/卖国贼之外的第三种人。    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史书美著,何恬

2、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无论在海外汉学界,还是在国内现代文学研究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美国的夏志清、李欧梵,大陆的杨义、解志熙等等,都曾对此论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做过探讨。在这些著作中,“迄今为止对中国现代主义所做的最为彻底的研究”(刘禾语)当属洛杉矶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和美国亚裔研究中心合聘教授史书美的代表作《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  就其研究范围来说,本书主要考察了从1917年五四时期至1937抗战爆

3、发这段时期内的现代主义作家(主要是小说家),特别是将从前被忽视的作家(比如滕固、陶晶孙)和作家群(比如京派作家)纳入了视野。当然仅仅是查漏补缺,还远远不能说明这是本高明的著作。在笔者看来,该书更难能可贵、也是更重要的特点和价值,主要体现在驳杂但却扎实、厚重而又灵活的理论探讨上。通观全书,作者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的西方理论体系,而且对这些理论更时刻保持着警觉和反思,充分考虑到了文本语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我们在书中几乎见不到如今常见的那种为了套用理论而拿文本去削足适履的做法。颇具原创价值的是,作者甚至根据文本

4、语境发明出若干适合本书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析范畴,审慎而富有弹性。  一  作为加州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学理论出身的史书美曾经深受后结构理论的影响。而后结构理论所强调的“语境化”分析方式,恰是作者用来贯穿本书写作的重要方法论。她开篇就引用了雷蒙•威廉斯在《现代主义政治》中的说法――文学分析必须牢牢地扎根于历史语境的形态分析。也正是这种对历史语境复杂性的关注,促使史书美十分留意于检审与反思西方理论在诠释中国文本时的有效性。  “现代主义”这一术语与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密切关联,因此,史书

5、美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关注首先便建基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话语的反思之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话语(主要通过新批评派批评家和诸如保罗•德曼这样的新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家们的努力)习惯将现代主义视作一个与历史毫不相干的具有自主性的文本实体。史书美在绪论起就借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和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的理论对之进行了批驳,指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话语背后所隐匿的殖民主义根源。  当然,运用后殖民理论对西方现代主义话语进行反思,还只是史书美理论反思的第一步。正如史书美在一篇访谈中提到的那样,她觉得后殖民理

6、论“很有启发”,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又觉得很不好用”。〔1〕事实上,史书美对后殖民理论的反思才更是本书的出彩之处。在她看来,萨义德虽在揭示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密切关系方面居功至伟,但他所概括的理论旅行四阶段的线性模式却很成问题,尤其是无法用来解释中国现代主义的案例。比如,就萨义德架构的第一阶段――“出发的原点”来说,史书美认为,萨义德其实正好附和了他所反对的西方现代主义神话所建构的从西方到非西方的单向移动过程,忽略了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相互滋养的复杂关系。  史书美举例道,胡适的“八不主义”部分地取自美国意象派

7、宣言,但后者其实又受到了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施蛰存的“意象诗”则是在中国古诗和意象派诗歌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蒙太奇技巧”建立在爱森斯坦所发明的电影技巧的基础之上,但后者又部分地是从中国京剧和中国文字那里获得的启发。由上述这些中西现代性相互影响的案例可见,现代主义的原点其实是多元的,并不似萨义德所说的那样单一。再比如,就萨义德理论旅行第四阶段――“已经被吸纳和接受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其新的用法及其在新的时空中的新位置所改变”来说,史书美认为,萨义德虽然看到了第三世界的主动性,但却没

8、有一如既往地将这种改变放到西方帝国主义的背景下来考量。  在反思萨义德理论的基础上,史书美进而对与此相关的、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陈小眉的“西方主义”(Occidentalism)概念〔2〕也提出了反思。她指出,陈小眉所谓“中国主体对西方文化主动挪用”的说法固然不错,但如果切实地考察过现代中国语境,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西方主义绝对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西方的东方主义,因为中国的西方主义不但从未去争夺过全球性的话语霸权,而且也从未涉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