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

ID:9298783

大小:2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7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_第1页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_第2页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_第3页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_第4页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必修2《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Œ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2、知识与能力:Œ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 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 3、情感与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         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1、了解

2、课文背景,复习《战国策》相关内容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 师:

3、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 生:《战国策》 师:好,关于《战国策》,同学们收集到哪些资料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师:这里,我补充一下,从文学的角度上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师:对于本文的背景,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一谈? 生:战国末期,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秦灭韩,又破赵,统一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为此,他找来了荆轲,精心侍奉。 师:很好,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二、研读课文 师: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要求划出疑难词句。 生:(安静看书)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由一组

5、同学提问,另一组同学回答,共同来解决大家不理解的问题。 生:“蛮夷”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少数民族。 生:穷困是贫穷吗? 生: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困,困窘。 生:………. 师:大家通过一问一答,互相解决了问题。相信大家对文章有了很好的了解。那现在请两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课文。 生:(复述) 师:结合同学的复述,我们可以把文章归纳为:秦国破赵——燕国危难——刺秦准备——易水诀别——秦廷行刺——行刺失败 三、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6、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相关的知识,并理清了文章线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析主要人物,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入手     3、如何看待荆轲刺秦这一事件 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上《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注释,了解并理清了全文的线索,那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复述 师:(进行点评)现在我从中截取了三个画

7、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番。我现在把它写在黑板上:樊荆会面、易水诀别、秦廷行刺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樊荆会面,这个画面在文中的哪里可以找得到? 生:第三段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樊与荆各自所处的地位,揣度一下,我请同学来扮演一下角色朗读,进行人物对话。 生:(有感情的角色朗读) 师:(点评)在同学们完成任务后,请同学们来说说看,荆轲是如何劝说樊的。(三个问句,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樊呢?(荆轲: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樊:不失为一个英雄,深

8、明大义) 师:在这个画面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生:对话 师;好,分析完第一个画面,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呢? 生:分析第二个画面 师:对,那它出现在文中的哪里呢?同学们把它找出来,默读一下之后,我请同学来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把眼睛闭上,想像一下。 生:朗读 师:同学们听完后,脑中闪过什么画面?有什么感觉? 生:悲壮,仿佛看到一群白衣士子,临江站立,一片凄凉,个个神情严肃。 师:很好,那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