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ID:930017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7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八年级历史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1894年发生的____________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_。  3、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____________”,日军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4、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__________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

2、___________。  5、《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让 、澎湖列岛、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___________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  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填一填:讨论合作,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  

3、■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想一想:此片段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中?谁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演一演:“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假如你是邓世昌是否也会这样做,为什么?  ■解读史料,分析原因 (阅读史料,要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一读:材料一: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

4、建造颐和园。  ●议一议:结合上述两则史料,体会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走进情境,体验屈辱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白: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鸿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鸿章】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鸿章】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鸿章】

5、“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远不到二万万两。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钱。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鸿章】“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到台湾。”  【李鸿章】“事情头绪太多了,要两个月时间才宽裕,办事才稳妥,贵国何必着急,反正台湾已是你们的口中之物。”  【伊藤】“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  (旁白:春帆楼外,冷雨萧萧。这次谈判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李鸿章说得口干舌燥,但日方丝毫不肯让步。晚上七点半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

6、楼时,已是一个无边的黑夜。千古骂名,岂能得脱?)  比一比:你认为哪位同学演得最精彩?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前者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侵略特征的是 ( )  A、割占中国领土 B、开放通商口岸 C、赔款日本军费 D、允许日本设立工厂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牺牲在 (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

7、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3、1896年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其悲愁之情直接缘于 ( )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4、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二)阅读探究(共6分)  直面危机: 甲午战后形势图(右图)  思考探究:这幅图里的中国处于

8、什么形势下?如果你生活在这一时期,你会怎么做?这幅图对今天的你有何启发?  四、学习感悟:泱泱大国竟败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手中,《马关条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