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

ID:9303774

大小:19.7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27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_第1页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_第2页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_第3页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_第4页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邓铁涛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txt[下载这本Txt小说]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广东中医学院邓铁涛脏腑学说中有关脾胃的论述内容丰富,是祖国医学的重要遗产之一。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首推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与《·内外伤辨》二书,既继承了前代学说又提出新的见解,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直至今天,用这一学说指导临床,确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发掘加以提高。李氏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论点:1.内因脾胃为主论。2.升发脾阳说。3.相火为元气之贼说。4.内伤发热辨。一、内因脾胃为主论李氏认为内在

2、的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从发生。元气是否充足,关键在于脾胃是否健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说:“至于经论天地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六腑,及形气俱虚,乃受外邪,不因虚邪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这就是说,不论外感与内伤杂病的发生都由脾胃之气受损害所致。并进一步指出脾胃的受伤,往往由于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倦过度、七情所伤等积渐而成。李氏此说是汉代张仲景《金厦要略》:“四季脾王(旺)不受邪

3、”说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上从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脾胃论治的方与法,其所治疗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除了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外,属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都有采用治脾胃而收到良好效果的例子。对于脾胃与人体防御功能的关系方面,在临床上也有一些例子可作说明。我们学院脉沉细数等症的,治宜增液汤以增水行舟。下焦肝肾虚热而现少阴邪多虚少的身热心烦不卧舌绛苔黄脉细数等症的,治宜黄连阿胶汤以清热养阴;或现少阴虚多邪少的身有微热而手足心热甚咽干舌燥齿黑唇裂耳聋脉虚大等症的,治宜加减复脉汤以滋水济火;如其少阴虚热并入厥阴

4、,而更见痉厥抽搐等症的,则治宜大定风珠以滋阴潜阳、柔肝息风。2.里寒虚实证治:寒邪由表传里或直中入里,或伏寒自发于内,或热证由阳转阴,正邪相争于内,而现但寒不热等症的,就叫做里寒证。里寒辨证有虚实之分,论治以温法为主,但实证宜温而攻之,虚证宜温而补之。(1)里寒虚证治:里寒虚证是因体内阴寒邪盛而正阳衰微,正气抗邪无力所致,治宜温补阳气以祛寒。如:太阴里寒虚而现但寒不热吐利不渴食不下腹满时痛脉弱等症的,治宜理中汤温补脾阳以祛寒;少阴里寒云南中医杂志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157医院协作,进行过一些实验研究,得到初步的证明。比如小儿

5、营养不良,中医称为“措积”,是脾胃损伤所致。用针四缝或捏脊的方法,均收到较好的疗效。在针四缝与捏脊的治疗前后,曾测定患儿的能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及每个白细胞的吞噬细菌数(吞噬指数),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又如白细胞减少症,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病例一:何、x,女性,33岁,教师,住江门市。白细胞数约3,000左右,曾服核普酸未见效果,来诊时,怠倦、精神不足,面色黄滞,唇暗,舌嫩,脉虚。处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吉林参,服七剂后精神转佳,后继服补中益气汤数月,白细胞数正常,三年来未再复发。病例二:李xx,男性,45岁,干部,住

6、肇庆市。患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曾住院治疗未好转,治疗前白细胞数2,600,血小板数42,000,诊其面色暗滞,四肢皮下有出血斑,舌嫩稍胖,脉虚,症见精神欠佳,胃口尚好,时或头晕。处方:黄蔑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黄精12克,升麻5克,仙鹤草30克,陈皮3克,炙草5克,首乌12克。上方即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黄精、首乌、仙鹤草。根据个人不成熟的经验,当归对于血小板减少者不宜,故用黄精、首乌补血养肝肾加仙鹤草以止血,此三味主要为血小板减少而设。服上方一个月后,白细胞数逐步上升,血小板则无增减,至三个月之后,白细胞数为5,50

7、0~7,200;血/J’板数为10万。从上述可见,脾胃受伤,使人体的元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其他疾病容易发生,这是有道理的,也可以说脾胃健旺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的一个部分。但是,如果说一切疾病的发生,都由于脾胃受伤,那就不符合辩证法了。脾胃健旺这一学说,应在预防医学中占一个席位,并加以研究发扬。二、升发脾阳说李氏认为脾胃为人身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把水谷精微之气,上输心肺,流布全身。胃主降,使糟粕秽浊从下而出。一升一降,使人体气机生生不息。主张升清降浊以调理脾胃,而升清降浊两者其主要方面在于升清。认为许多疾病(包括五官疾病)的发生,与

8、脾阳不升有密切的关系,故创立不少以升阳为主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升阳散火汤、升阳补气汤……等,都以升发脾阳为宗旨。虚而现但寒不热脉沉微细蜷卧欲寐小便清白等症的,治宜四逆汤温补心肾阳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