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ID:9304916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7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_第1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_第2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_第3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_第4页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明、暗线结构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通过列出情节结构表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初步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标题入手导入    教师用红笔在黑板左侧写“药”    我们在“药”的后面加“?”文中的药为何成分?用来医治何病?疗效如何?    我们在“药”后面加“!”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震惊!凶残卑劣!愚蠢可悲!    我们在“药”上加“”,就充满了讽刺。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感叹、讽刺来走进《药》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给10—15分钟读书,可将自己梳理情节的重点记在书旁;可将质疑之点记在书旁,待读后和同学讨论。    2.整理自己梳理情节的思路,小组讨论补充,教

3、师巡视,发现优秀者。    让一优秀者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教师作简要板书,或出示投影片。重点:明确明线、暗线结构。    三、从双线结构探究主题    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下注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师或请他生稍作补充。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怎样的百姓?(愚昧!)    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怎样革命现状?(令人悲哀!)    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从明线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为明线,华家为暗线合适吗?请说出依据。(不合适。以华家为立场命题,意味尤深。“药”不仅是医治疾病的药方,更是在向我们提出

4、一个问题:病态的中国要服什么“药”?写作时为五四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需要。    四、小结    回到导入的“?”“!”,“人血馒头”之药医治不了小拴的肺痨,小栓之死死于群众的迷信,夏瑜——革命者的鲜血制成的人血馒头,夏瑜之死死于群众的愚昧。迷信则容易受骗,愚昧则不辨是非,其病根同为封建制度。愚昧、痛苦的民众,悲哀、寂寞的革命者,均需一剂良药。这服药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析小说人物,揣摩细节面描写,深入体悟小说主题。    2.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

5、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对旧制度下的大众是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药》深刻剖露了众人物的“不幸”与“不争”的一面。华老栓和康大叔是正面描写的人物形象,写于没有正面出场,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这几个人物的分析放手给学生做,安排在后半课时。前半课时一起重点分析课文的第四节中夏四奶奶的形象。    二、重点研读,分析人物,进一步理解主题。    (一)精读第四节,看作者如何写夏四奶奶的?夏四奶奶形象的意义?(要求: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紧扣文本分析。) 

6、   1.学生小组讨论,解疑。    2.全班深入讨论,明确。    要点:    ① 前来上坟的夏四奶奶看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着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踌躇”“羞愧”是因为夏瑜的死并不正常,是因为造反被砍头的。“造反”在不觉悟、不反抗、甘于命运摆布的旧时代劳动妇女看来,是有损祖宗颜面的事情,她为有造反而死的儿子“踌躇”“羞愧”。这一细微神态表明了她对儿子所作所为的不理解。在她看来,造反杀头天经地义。夏四奶奶身为革命者的母亲,仍未跳出愚昧百姓的窠臼。    ② 夏四奶奶烧过纸锭后,见到尖圆的坟顶上出现的那圈红白的花 ,便极力寻找着花环出现的“根据”——“坆上的草

7、根还没有全合”“这是不可能开花的”;那花圈“不很精神”“没有根”“不像是自己开的”;这花圈“倒也整齐”显然是有人插上去的,但“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她否定了种种可能,于是她得出“显点灵,要我知道”的荒谬结论。可见夏四奶奶的迷信思想像一般百姓一样重。    ③ 在夏四奶奶的眼中儿子是被“冤枉”,从夏四奶奶的语言“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 也便得知这一点。这里的“他们”指谁呢?用的是“坑”而非“杀”。在夏四奶奶的眼里,儿子是本分的,平和的,正是“他们”使儿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