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

ID:9305170

大小:4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7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_第1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_第2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_第3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_第4页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重建着力构建绵阳科技城创业促就业长效机制绵阳市人民政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我市坚持把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促进民生重建,确保实现地震灾区“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市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抓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一次、市政府常务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相关事项,作出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园区均建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市县人社部门牵

2、头,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等协调配合,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和工作推进格局,形成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合力。二、抓政策扶持,优化创业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7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如放宽市场准入,对各类创业主体实行“非禁即入”,三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提供经营场地,等等。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园区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

3、如市人社局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实施意见,团市委出台了“YBC”创业培训实施意见,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支持创业用地方面的指导意见,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市工商局制定了放宽市场准入服务创业主体的规定等,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三、抓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第一,强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市财政投入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创业师资培训,全市新增创业培训师资100名。同时还采取外派学习深造、组织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创业培训师资的教育培训水平。第二,开展创业教育进校园活动。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中医

4、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在绵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已累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5万余人。第三,加强创业培训质量监管。制定了创业培训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开展创业培训488期,培训合格1.5万人,成功创业8440人。第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采取边培训边见习的教学方法,开展创业基础技能、项目开发培训,增强创业培训实效。北川受灾群众在培训后实施的“羌绣”创业项目形成了规模和品牌,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7四、抓创业服务,搭建创业平台第一,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创业扶持资金,其

5、中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创业。第二,构建小额贷款担保平台。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作用,解决创业者的资金瓶颈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向创业者投放小额贷款2亿多元,直接扶持近万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吸纳近3万人就业。第三,建立创业项目库。全市面向社会征集入库创业项目1546个,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对创业项目开发、评估、发布、跟踪、更新等提供“一条龙”服务。第四,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全市建立创业指导中心212个,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职责、场地“五到位”,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第五,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市共投入

6、近7亿元资金,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1个,经营场地800多万㎡,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成功孵化创业实体1971个。五、抓典型引导,带动全民创业在市内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优惠政策、成功典型,大力培育群众的创业意识,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帮创业,努力形成“政府创新主导、部门联动帮扶、百姓积极创业”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了“创业明星”、“创业能手”等评选活动,7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大张旗鼓地对各类创业典型进行表彰奖励,相关

7、部门通过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创业典型的创业成绩、创业成果、创业经历,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创造、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我市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成效明显,创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灾区群众就业。“5.12”特大地震,全市瞬间有18.8万城镇劳动者失业,64.5万农村劳动者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新产生“零就业家庭”1.4万户,城镇失业率一度高达25%。面对灾后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各级党委、政府

8、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民生工程的首要位置来抓,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积极支持引导受灾群众走创业就业的路子,使灾区就业形势迅速得到稳定。到2009年底,全市83.3万名城乡受灾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64%,10多万各类失地农民全部实现就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