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

ID:9305172

大小:3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7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_第1页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_第2页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_第3页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_第4页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大学语文论文从语言磨蚀理论看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卢兰凤(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摘要]网络时代电子媒体的广泛使用导致国人汉语读写能力下降,汉语书写危机日益严重。现有语言磨蚀研究主要基于母语环境中外语磨蚀的实证研究发现语言磨蚀的八大因素及其规律:年龄、外语习得方式、读写能力、关键期、社会情感因素、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频率。文章结合国内汉语书写危机,提出应规范汉语读写能力培养的起始时间、改革汉语教学方式、重视汉语教育过程、强化汉语学习态度与动机、加大汉语接触频

2、率、根据汉语书写习得年龄和阶段特点教学。此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重视危机,制定应对政策。[关键词]语言磨蚀;汉语书写危机;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H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2-0100-03[作者简介]卢兰凤,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一.语言磨蚀定义语言磨蚀(languageattrition)简称语蚀(又译:语言流损、语言耗损、语言损耗)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意指语言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1]224该学科创立于20世纪80

3、年代初,隶属于跨学科领域。研究人员从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普通语言学、神经认知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学科角度赋予语言磨蚀不同定义和研究重点。基于语言学研究方法,磨蚀研究注重语言结构;基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注重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基于心理或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磨蚀研究关注言语行为;而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则注重语言规则意识。根据受蚀语种及语言磨蚀发生的语言环境,语言磨蚀可分四类: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外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2]50语言磨蚀现象和本质的深入研究对母语习得、二语习得、

4、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家语言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和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是现有研究的重点,而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研究却相当匮乏。然而网络时代电子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国人的汉语读写能力明显下降、汉语书写危机日益严重。因此,从语言磨蚀理论角度分析网络时代国内汉语书写危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现实意义。二、中国汉语书写危机国内部分学者重点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濒危情况,而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即汉语环境中的汉语磨蚀)却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提笔忘字、语无伦次等情况时有发生。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

5、《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3]报告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甚至外国主流媒体的注意,汉语书写危机论四起。中国教育报的一项针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结果显示:不及格学生占30%,70分以下人数占68%。[4]调查结果使人们开始质疑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的问卷调查(2517人参与,90后占18.9%,80后占48.5%,70后占23.8%)结果显示:98.8%的受访者存在提笔忘字的情况;29.5%的受访者经常提笔忘字。在手写汉字频率方面,38.9%经常手写,4

6、1.2%频率一般,19.0%不经常手写。[5]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汉语应用和书写危机的根源何在?新华网文章认为“失写症”出现是信息化时代“键盘手”的产物。[6]中国日报网文章则认为国内现今的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有问题,国人不敬汉字,汉字因而越走越远。[7]综合以上大众媒体、民意调查、学术研究观点,国内汉语书写危机的根源如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使人们手写汉字的频率大幅度减少;社会文化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汉语应用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根据语言磨蚀的相关理论,如果不重视、不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汉语教育,国人的汉语水平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

7、来退化到完全磨蚀的程度。教育部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汉字是中华文化一个很坚实的根,写字本身不完全是写字的问题,还包括对人的审美情趣的训练,包括对人性格的培养,包括对中华文化的体验等一系列的东西。”因此,借鉴现有的语言磨蚀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汉语书写危机进行研究对中国汉语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现有语言磨蚀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总结了语言磨蚀的八大影响因素:年龄:Hansen、Cohen、Koike(1990)、Olshtain等人的研究证明儿童的外语磨蚀速度比成年人的快,年幼儿

8、童的比年长儿童的快。[8]367-377[9]135-150[10][11]151-166这也从一定角度证实了中国青年报社的民意调查结果——国内青少年的汉语读写能力比中年人或老年人差。外语习得方式:Nagasawa、Hansen、Welten、Tomiyama等人的实证研究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