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旅游资源简介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

ID:9306258

大小:30.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_第1页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_第2页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_第3页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_第4页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顺旅游资源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中文名称:安顺市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贵州下辖地区: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政府驻地:西秀区市府路面积:9267平方公里人口:约267万著名景点: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紫云格凸河车牌代码:贵G市花:桂花市树:香樟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市名来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

2、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自古安顺就是贵州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商业之盛,甲于全省”,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夜郎、牂牁的首邑。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

3、、三国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优势。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中国古代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安顺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谷氏三兄弟”谷正伦、谷正刚、谷正鼎的故地。穿洞文化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安顺市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新寨村穿洞

4、寨后一座小孤山上,地处开阔的峰林谷地之中。据测定距今约16000年左右。自1978年发现,前后经1979年试掘,1981年、1983年两次联合发掘,获得旧石器材料一万余件,骨角器一千余件,人类化石头盖骨两个和部分头盖骨残片以及完整的下颌骨一个,上下颌骨残片、桡骨、胫骨各一段,单个牙龄多个、儿童头骨碎片40多块,同时获得的动物化石有13个属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集考古、科研、教育、旅游等诸多价值为一体,具有极富标识性的人文蕴涵,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定县正着力打造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集遗址景观、人文景观、文化科普、会展接

5、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穿洞文化园区。  牂牁文化  牂牁古国在西南边地的兴起,史无确载。“牂牁”之名首见于《管子·小匡篇》。学者推断,其存在时间约与春秋时代相始终。牂牁亡后,夜郎继起。汉灭夜郎,以其故地置牂牁郡,治所即在今安顺城南七公里处之宁谷镇。  上世纪七十年代,宁谷汉遗址被发现,共分建筑遗址、陶窑遗址和汉墓群遗址三个部分。在建筑遗址和陶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钱币、铜器、铁器、瓷器、石器以及装饰品、陶窑、绳纹板瓦、筒瓦、几何纹砖等,其中包括“长乐未央”铭文瓦、木牍、木楔、五铢、四铢半两钱等;汉墓群遗址经1971-1998年先后四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2座(尚有100余座墓葬

6、还未发掘),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等120余件器物和600余枚钱币,其中包括铁镜、摇钱树等珍罕文物。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下限为东汉末期。墓葬文化特点与清镇、平坝等地的汉墓风格、出土文物一致,而此时期正是牂牁郡、夜郎县设置时代,没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墓葬特点。  如此密集的汉墓、汉建筑、汉窑遗址出现在宁谷近十余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足以说明宁谷这一区域在古代即是开发较早、具有浓郁汉代文化浸染的地方。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明确认定,宁谷为已经淹没了两千多年的汉代牂牁郡治。  1982年2月,宁谷汉遗址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7、保护单位。  夜郎文化  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交界处,以镇宁革利乡为中心,方圆60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2.3万余人礼仪风俗都非常独特的苗族同胞,自称为“蒙正苗族”,是全国苗族130多个支系中唯一一支以“竹王”为图腾的苗族。千百年来,他们坚信自己就是夜郎竹王的后裔,家家户户都用竹块束成夜郎竹王的偶像祭供在堂屋楼上。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