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ID:9307623

大小:35.5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4-27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_第1页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_第2页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_第3页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_第4页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的世纪考察(上)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研究史上,王国维具有突出的地位,郭沫若曾评价王氏的论著“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1]。缪钺称赞“海宁王静安先生为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2]。就王国维的一生而言,他的治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是从研治哲学转而从事文学、美学批评,一次是由文学、美学转至古史与古文字学的研究。其中,王国维研究文学、美学的时间不长,重要集中在1902—1911年,不到十年,先后出版了《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

2、著作,这些都堪称中国文学、美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1914年,署名“破浪”的作者在《江东杂志》第2期发表《学词随笔———隔与不隔》,据笔者所知,这是研究王氏的第一篇文字。到目前为止,王学研究已有80余年的历史。总的看来,80余年间的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呈现出三个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对此,笔者试加述评:第一阶段,191422/22—1949年。1927年旧历五月初三,王国维出人意料地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这一举动让国人震惊,随之而来的是掀起王国维研究的热潮。20年代末到30年代

3、中期,《国学月报》、《东方杂志》、《文学周报》、《文学季刊》、《人间世》诸杂志纷纷推出多篇王学研究的论文,有的更是出版研究专号,讨论其生平经历及学术建树。据笔者统计,1949年以前,对王国维的著作加以校注的本子共有5种,主要集中于《人间词话》之上,即:1926年,俞平伯校点《人间词话》,由北京朴社出版。1928年,北京文化学社出版靳德峻的《人间词话笺证》。1933年,人文书店出版沈启无校点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1937年,南京正中书局出版许文雨的《人间词话讲疏》。1940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徐调孚的《校注人间词话》。这一阶段有

4、关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论文共有30多篇,其中也有一些属上乘之作,如:朱光潜以移情作用的理论来阐释《人间词话》,是运用西方文论比较成功的范例;李长之结合王国维内倾而矛盾、忧郁而苦闷的性格特征来谈他的文艺批评,给人不少启迪;郭沫若、任访秋分别将王国维与鲁迅、胡适进行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论者研究视野的开阔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3]22/22。不过,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文章论述范围比较狭窄,不外乎《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诸书,涉及《红楼梦评论》的不多,而对其文艺思想进行综合研究的更是数量有限。此外,这一阶段的文章在论述的深度上有

5、所欠缺,包括吴文祺刊发于《文学季刊》创刊号的《再谈王静安先生的文学见解》、贺昌群刊发于《文学周报》五卷合订本的《王国维整理中国戏曲的成绩》等文章在内,采用直觉式、随想式或点评式的研究方法予以探讨,没有做深入的理论阐述。第二阶段,1950—1977年。这一阶段有关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与1949年以前相比,不少论文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围绕着如何评价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与“境界说”诸问题曾展开过学术论争,有利于澄清王国维研究中一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学术界借用前苏联文论的模式,在理论研究的系统

6、性和深入性方面比第一阶段有所加强。美中不足的是,相当数量的论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注重阶级分析,强调文学与政治、现实的关系,以偏概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①。这一阶段的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还具有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对王国维文艺思想实质属于唯心论还是唯物论的争论,比较引人注目。王达津认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和无利害关系论构成其哲学根据[4],这种观点在这场论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徐翰逢、张文勋等人对王国维的唯心主义倾向还进行了具体分析[5]。吴奔星则持相反的意见,他通过分析《人间词话》,认定王国维的文艺思想

7、尤其是他的“境界说”立足于唯物主义,有现实主义倾向[6]22/22,这种看法后来受到不少论者的驳难。“文革”十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学界关于王国维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同一时期,在港台地区则出现一批质量较高的论著,其中有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话》,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2年版,蒋英豪《王国维文学及文学批评》,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华国学会1974年版,何志韶《人间词话研究汇编》,台北巨浪出版社1975年版,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出版《苕华词与人间词话述评》。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人们思想观念

8、的解放,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也逐渐摆脱了阶级分析和庸俗社会学的思路,转向主体研究与文本研究,研究成果大批涌现,到目前为止,共出版10余部专著,试列如下:陈元晖《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