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

ID:9313660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7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_第1页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_第2页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_第3页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_第4页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爱情观摘要: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恋往往被看作是违背封建礼教的叛逆之恋,故而两名男女主角也被冠以“封建的叛逆者”。整篇红楼里,围绕着林黛玉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几乎都是对贾宝玉的爱。这种视爱情为生命全部意义的爱情观,不仅局限了林黛玉的生活,更加局限了她的思想。这使得林黛玉在渴望获得真爱的路途上不得不依附于旧道德,传统婚嫁中的“父母之命”时时刻刻萦绕在她的心头。再者,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母系一族是名门望族,少时又从师贾雨村这样的封建儒生,

2、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黛玉想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不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是不允许的。关键词:林黛玉、“发乎情,止乎礼义”、爱情观《红楼梦》中宝黛情爱生出的悲剧的浓雾“遍及华林”,在人类的声音和心灵中回环振荡。我们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的爱情是清纯的,没有如薛宝钗般在爱情上附加自己的人生要求。马斯洛认为,爱情是对他人个性的接受,对他人的尊重。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者的爱情[M].许金声、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229.林黛玉的爱情观颇具有这种现代意识。在大观园中,独有林黛

3、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之类的“混帐话”,因为以爱情为生命的性格使得黛玉接受了具有叛逆精神的宝玉的个性。林妹妹的“爱一个人就接受他的全部”的爱情主张,让她获得了宝玉全部的爱情。清朝的二知道人就特别认可林黛玉的爱情:“惟黛玉不阻其清兴,不望其成名,此宝玉所以引为知己也。”一粟.红楼梦说梦·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1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3:93.作为女人,绝不给爱人以人生压力的林黛玉无疑是男人们理想的人生伴侣。但是她的清纯爱情最终却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4、一反中国传统文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格局,因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巨大波澜。长期以来,后人在追寻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时,逐渐形成了共识:作为一对叛逆的恋爱者,他们理所当然地遭到封建家庭的反对和阻挠。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认知还未及事情的实质层面。朱光潜认为,“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89.。看遍红楼,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爱情的执着是充溢着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这样一个视爱情为生命的人,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有可能毁

5、掉自己收获爱情的举动的,也就说,在当时男女婚配还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要途径的社会环境下,不讨得父母的欢喜,不得到长辈的认可,想要达到与自己喜欢的对象婚配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再者,林黛玉出身高贵,系名门书香之后,若要她做出什么违背礼教的疯狂举动,也是不可能-1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事情。因此,我对林黛玉到底是不是封建礼教的反逆者持怀疑态度,并将立足林黛玉的爱情观,提出我的几点拙见。一、林黛玉的“发乎情”读过红楼的朋友都熟悉,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萌发于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在

6、梨香院外遥闻大观园女伶演习《牡丹亭·惊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

7、,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听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二十三回.这一段文字细致

8、入微地描写了林黛玉第一次接受《牡丹亭》传奇的情感教育的过程。正如脂砚斋在“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等句处,有一评云:“情小姐故以情小姐词曲警,恰极当极。”曹雪芹连续运用《牡丹亭·惊梦》中的曲词,作为启迪林黛玉情爱心理的媒介,循序递进地将林黛玉的青春萌动写得丝丝入扣,步步深入。谢雍君.<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M]北京中华书局,2008:109在《牡丹亭》中,从“惊梦”、“闹殇”、“游魂”、“幽媾”一系列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杜丽娘对情爱的追求一直是依照内心的强烈需求而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