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

ID:9315386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卫风·氓》教学设计与反思甘南州合作二中杨燕教学设想《卫风·氓》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其重要性和可欣赏性不言而喻。这个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概况,了解《诗经》《楚辞》开创的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通过诵读,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艺术形象,逐渐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而本课体现的高考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其具体要求是:了解四言诗的诗体特点;鉴赏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感知古代社会生活。古典诗歌认知难度大,文字障碍多。文学鉴赏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学生

2、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从文学角度欣赏课文,使之逐步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基于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生疏字量大,语句组合样式新颖、内容含量大、空白点多,理解困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多次的感情经验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根据高考考纲精神,结合窑街矿区学生基础不牢,课后主动钻研语文较少等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诗经》相关的文化知识,完成文言知识积累。能力目标:品味对比,据此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了解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不幸遭遇,体会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通过

3、对比刻画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赋、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具体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回忆,激发学生探寻中国诗歌源头的兴趣,培养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我们在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一第一单元学习的文章就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郑愁予的《错误》,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普希金的《致大海》等等。那么,我们就会想一个问题:我们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诗歌是什么呢?第一部诗集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赏析《诗经》中的《卫风·氓

4、》。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提问抽查学生预习情况,主要针对《诗经》有关的文化常识。)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其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3.《诗经》的价值和影响《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由于其内容丰富以及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

5、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三.诵读全诗,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讨论全诗主要内容,教师点拨,然后指导学生概括描述诗歌故事的完整要点,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明确。)明确:《卫风·氓》详细交待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后生活,及最后被遗弃的生活经历。情节:恋爱→结婚→追悔→婚变→自哀→决绝感情基调:深情温柔→幸福热情→悔恨→怨恨→沉痛→坚强刚烈四.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指导分析女主人公形象:(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发言。最后教师明确)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

6、怨恨之情。在追述恋爱生活的第一、二章中,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纯真、热情、温柔的姑娘。在追述婚后生活的三、四、五章中,通过“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出了她的勤劳、贤惠。在后来的生活中,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在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的清醒、刚烈、坚强的性格特点。总之,诗中通过对比鲜明地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清醒、刚烈、坚强的妇女形象,她对爱情有热烈的追求,可当她结婚后发现男子用情不专一时,在经历了

7、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与之决绝,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学生讨论分析氓的形象:(教师提示:要注意细节描写,如“怒”等,可以畅谈自己合理的见解。最后归纳明确)始乱终弃的负心郎形象。3.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人形象的?(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教师板书)《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①女主人公自己婚前婚后的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A.生活的变化(美好愿望,不幸遭遇)B.容颜的变化C.思想感情的

8、变化②氓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