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

ID:9334162

大小:20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8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_第1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_第2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_第3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_第4页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网规划设计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校园网规划设计摘要二十一世纪已是信息化时代,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一种必备条件。作为基础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学校自然走在所有行业的最前列,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建设和完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已成为各学校必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模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园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制订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园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通过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针对本项目,本文做

2、了以下工作:研究了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调查比较了大型组网设备的性能的优缺点;分析了部分高校校园网组网技术方案;研究了基于校园网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关键词:校园网;协议;设备III1引言11.1学院介绍11.2校园网简介11.2.1校园网的概念21.2.2校园网的发展阶段21.2.3校园网的特点21.2.4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2需求分析42.1组网背景42.2分析依据42.3学院现有网络状况42.4初步分析52.5总体需求52.6设计目标62.7设计原则62.8网络工程建设规划72.9校园网建设的思路与规划73系统总体设计73.1分层次的设计73.1.1网络层次结构

3、73.1.2网络的三层结构83.1.3接入层83.1.4分布层83.1.5核心层93.1.6层次性网络设计的指导原则93.2局域网技术选型93.2.1千兆以太网作校园网主干103.2.2交换式以太网103.2.3第二层和第三层交换103.2.4局域网结构分析113.3局域网的标准3.3.1服务访问点SAP3.3.2逻辑连接控制子层LLC3.3.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3.3.4服务原语3.4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124无限局域网134.1IEEE802.11体系结构134.2基于移动性,无线LAN定义了三种站点154.3物理介质规范4.4介质访问控制4.5分布协议功能5TC

4、P/IP的分层17III5.1TCP/IP的分层模型185.2TCP/IP模型的分界线185.3复用与分解196IP协议6.1Internet体系结构6.2IP协议三个定义6.3IP数据报的重组6.4IP数据报选项致谢23声明24III3.1.1   网络层次结构一个优秀的网络,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还要有先进的网络结构.在传统的网络设计中,是将基本网络职能和服务放在网络的中心,并将共享带宽放在用户级。但在过去几年中,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上应用量的增加,分布式的网络服务和交换已经移至用户级,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更适应现代高速大型网络的分层设计模型。这种分级方法被称为

5、“多层设计”。3.1.2   网络的三层结构网络的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图1网络三层结构3.1.3   接入层网络的接入层是最终用户被许可接入网络的点。该层能通过过滤或访问控制列表提供对用户流量的进一步控制;不过,该分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接入。在局域网环境中,接入层主要功能如下:提供交换的带宽和第二层服务,如基于接口或MAC地址上的VLAN成员资格和数据流过滤。当然,在这一层也可以提供安全特性。接入层主要关注通过低成本、高端口密度的设备提供这些功能。3.1.4   分布层网络的分布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分界点。分布层也帮助定义和区分网络核心层。该分层提供

6、了边界定义,并在该处对潜在费力的数据包操作进行处理。在局域网环境中,分布层执行最多的功能:l       VIAN的聚合;l       部门级或工作组接入;l       广播域或多点广播域定义;l       VLAN间路由;l       介质转换及安全等。3.1.5   核心层核心层是局域网的主干,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快的交换数据。网络的这个分层不应该被牵扯到费力的数据包操作或者任何减慢数据交换的处理。应该避免在核心层使用像访问控制列表和数据包过滤这类的功能。核心层主要负责以下的工作:l     提供交换区块间的连接;l     提供到其他区块(如服务器区块)的访

7、问;l     多层网络设计最有效的利用多种第三层业务,包括分段、负载分担和故障恢复。3.1.6   层次性网络设计的指导原则1.   选择最适合需求的分级模型,一般情况下二、三层层次模型就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2.   不要使网络的各层总是完全的网状的,访问层通常不必考虑为网状;分布层可以考虑部分的冗余;核心层连接最好是网状,其目的是考虑电路冗余和网络收敛速度的原因。3.   不要把终端工作站安装在主干网上,如果主干网上没有工作站,可以提高主干网的可靠性,使通信量管理和增大带宽的设计更为简单。4.   通过把80%的通信流量控制在本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