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

ID:9356797

大小:3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28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_第1页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_第2页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_第3页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_第4页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发展资源消耗评价摘要: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日益凸显的资源约束问题,而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较大的贡献份额和较高的资源消耗水平。技术进步是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在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中的作用很小,但是结构调整有利于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下降;偏向资本深化型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导致了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上升;技术效率的提高是节能降耗的关键,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关键词:工业化;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1-0005-05一、工业化和自然资源消耗13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世界各

2、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不同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是不同的,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也是不同的。利用先行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或各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资源消费水平的关系发现:人均GDP和人均资源消费量呈“S”型相关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源消耗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入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消耗成倍增长;工业化完成后,多数资源的消费需求开始趋缓。先行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表明,它们在工业化阶段都经历了一个高物耗、高污染的阶段,所不同的只是各国经历的时间不同。资源消耗下降,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高物耗的重化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而低物耗的高技术产

3、业、服务业的比重上升的结果。13工业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降低工业化阶段的资源消耗有两条路径:一是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缩短发展时间,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二是在工业化阶段不断应用降低资源消耗的新技术,减少生产中的资源消耗。这两条途径通常是同时发挥作用的,产业结构升级往往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进步又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当中。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动力的早期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中,典型的国家有英国和法国。以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与信息化为动力,以“世界工厂”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仅用了早期工业化国家一半甚至更短

4、的时间,消耗了相当于早期工业化国家一半的人均资源总量,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从英国和美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和钢铁业的原材料消耗强度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科技进步会使资源消耗更快地进入到下降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的能源和钢铁业原材料消耗强度低于英国是技术革命和能源革命的结果。从20世纪初开始,石油及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渐上升,1920年已经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8%,而英国的工业革命主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相比之下,英国钢铁的物耗强度进入下降的速度快于能源物耗强度,主要是因为在产业革命初期,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进步,原材料节约的余地较大,从而导致单位产品的物耗降低。先行发达国家

5、进入工业化阶段时资源条件比较优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太严重,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追求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出。英国的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本身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凭借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从殖民地大肆掠夺各种资源,因而其工业化过程没有受到资源约束。美国地大物博,煤、铁、铜、铅、锌、磷灰石、黄金和水力等资源都十分丰富,在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即使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但是其靠殖民掠夺获得资源的难度已经很大。然而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和霸权地位以及非殖民方式(如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等),仍然掠夺了其他国家的大量资源。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源约束比英美严峻的多,一

6、方面,日本自身资源十分贫乏;另一方面,二战后日本已经不能依靠殖民掠夺获取资源,必须通过市场交易从资源国进口,因而其成本要高于殖民掠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资源消耗远远低于早期工业化国家。时至今日,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严重,资源消耗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13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资源约束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面临的资源约束也日益凸显。一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资源数量的8.6%,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8%,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

7、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中国耕地面积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全国土壤普查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土壤板结的占12%;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大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39.4%;盐渍化的面积在81.8万km2~100万km2之间,大约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以上[2]。二是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53位。多数矿种人均探明储量较少,如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储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