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

ID:9358477

大小:15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4-28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_第1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_第2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_第3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_第4页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科十班王铁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题目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艺术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04级本科10班姓名王铁指导教师周显波绥化学院SuihuaUniversityGraduationPaperTheArtisticImageofXiaoFenginTheSemiGodsandSemiDevilsStudentnameTieWangStudentnumber200451424Major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upervisingteacherXianboZhouSuihuaUniversity摘要《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

2、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金庸先生对这位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也是非常的喜欢,并且将“天下第一大侠”的美名也给了他。目前学术界对于萧峰的研究还尚待深入,所以本文就针对他的英雄气概和爱情观来探讨这位“天下第一大侠”的形象特色,并由此对金庸先生的描写手法进行总结。关键词:天龙八部;英雄气概;悲惨的命运;爱情观;IIAbstractThesemiGodsandsemiDevilsdrearypeakcontinuouslyalldeeplyreadingpublic'saffection,moreoverMr.JinYongthecharac

3、terwhocreatestothisownalsoisunusuallike,and“firstunderheavenchivalrousperson”thefinereputationhasalsogivenhim.Theacademiccirclesalsostilltreatedregardingthedrearypeakresearchthoroughly,thereforethisarticleaimedathisheroicspiritandloveviewdiscussedthisposition“thefirst

4、underheavenchivalrousperson”thevividcharacteristic,fromthisandcarriedonthesummarytoMr.JinYong'sdescriptiontechnique.Keywords:ThesemiGodsandsemiDevils;Heroicspirit;Pitifuldestiny;Loveview;II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前言……………………………

5、…………………………………………1第1章民族矛盾下的英雄气概………………………………………………21.1民族矛盾的集中……………………………………………21.2萧峰的英雄气概……………………………………………3第2章乱世中的儿女情长………………………………………………………42.1日久生情的爱………………………………………………52.2没有结局的爱………………………………………………7结论…………………………………………………………………9参考文献……………………………………………………………10致谢………………………………………

6、……………………………11绥化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前言陈墨先生曾这样说过:“不仅在这部《天龙八部》中是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在金庸的所有武侠中,在金庸武侠小说世界的所有主人公中,萧峰都可以说是最为令人心折,光彩照人的一位打英雄。”[1]其实在金庸小说众多人物中有很多各具不同审美价值的侠士,但在这些形象中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却为数不多。郭靖、胡斐、陈家洛、张无忌还有杨过和令狐冲,这些人都被称为英雄,但他们多少都有些美中不足。郭靖笨了些,可以说是智勇不双全;胡斐虽智勇双全,但他的威风不够;陈家洛和张无忌太过优柔寡断;而杨

7、过和令狐冲则一个太过深情,另一个太过洒脱。萧峰则和他们不同,他大智大勇、大义凌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再强的敌人他也不怕、再大的险境他也敢闯,再强的仇家他也要杀——这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萧峰。10绥化学院2008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第1章民族矛盾下的英雄气概1.1民族矛盾的集中“从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逐步登上并最终占踞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历史舞台。不管统治者政权获得方式如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奉行儒家伦理道德,树立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以教化民众,巩固政权。于是形成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局面。在这种自上而

8、下,由官及民大力推行儒家文化的社会中,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绝不只是儒生,更有广大民众。他们受儒家文化长期熏陶,儒家思想成为他们的信念,儒家的文化形式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以至成为他们的内在人格。”[2]在儒家思想中一直都存在着很狭隘的民族主义,儒家在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