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坚定信念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

ID:9369820

大小:201.0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9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_第1页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_第2页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_第3页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_第4页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史为镜坚定信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史为镜坚定信念——《苏共亡党十年祭》读后感在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党总支组织的“红色读书月”活动中,本人认真仔细阅读了《苏共亡党十年祭》一书,阅读中一次次地被苏共的错误路线、错误方针、错误领导所震惊,深刻地感受到了苏联的解体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远的背景,苏联的解体也并非被外部敌对势力所打到,完全是因为内部的腐败行为、专权利益而被逐渐腐蚀,完全是因为执政党进行了违民意、失主义的行为而被人民所抛弃,最终貌似强大无比的北极熊倒在了自身病菌的侵蚀之下。以下是我在阅读《苏共亡党十年祭》时写下的感想。《苏共亡党十年祭》

2、全书共分四篇,分别是《苏共亡党十年祭》、《谁是苏共的掘墓人》、《反思俄罗斯改革》和《历史在这里沉思》等内容。在第一篇《苏共亡党十年祭》中,共分八章,从苏联的人心向背、党群关系、权利变质以及我国为何没有出现苏东巨变等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和探讨。此书开篇介绍了在1991年8月23日叶利钦宣布禁共令,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党总书记并建议苏共解散,随之,一个拥有一千五百万名党员、拥有七十多年执政历史的政党消失了。记得当时我正在读大学,本人一直对历史和军事抱有浓厚的兴趣,面对这突变的历史事件我

3、感到极度的迷惑和不解,不明白为何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就如此的灰飞烟灭了,但随着阅读此书,那些历史尘埃逐渐的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进而对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书中知道,在叶利钦宣布解散苏共的时刻,群众对此无动于衷,仿佛局外人,可以看出苏共已经丧失了最为基础的力量—人民。其实在苏联的“8.19”事件中,苏共并非没有反击的机会,获胜的转机是存在的。8月18日是周末,当时叶利钦等人前往莫斯科乡间别墅度周末,苏共领导人派遣了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分队前去执行拘捕叶利钦等人,如果此举顺利,

4、历史将是另外一个轨迹,但是整个小分队除队长外均拒绝执行命令,导致叶利钦从容前往俄罗斯议会大厦部署反击,而被派往攻打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的军队也按兵不动,甚至调转枪口听命于叶利钦,百姓在红场前集会、为叶利钦欢呼。从以上事件中可以看到,如果说特种部队没有执行苏共的命令可能是队员被收买或其他的问题,而如此多的人拥护叶利钦就不再是一个偶然事件,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有着必然的原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了。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苏联被解体、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苏共背弃于人民呢?通过对全书的学习,本人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分为:政权建

5、立的基础、领导人、民主集中制、腐败和坚持走自己的特色道路等方面,并结合我国实情进行对比分析。一、政权建立的基础苏联走的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这是由当时俄罗斯的具体形势决定的。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和旧军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俄罗斯的首都和一些中心城市的被解放,布尔什维克迅速地获得了全国性胜利,进而获得了全俄罗斯人民的支持。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列宁派遣了工作队到乡村开展工作,并完成征粮等工作,但由于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是工人阶级出身,对乡村的具体情况不熟悉,认为农民缺乏革命性,出现了强迫收购粮食

6、,进而无偿夺取的情况,因此导致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工作队员与当地农民发生剧烈冲突,甚至被杀的情况。在巩固地方政权时,介于地方十分缺乏党团员,缺乏适合的领导,列宁采取了直接委任制,即任命一些特派员去建立地方苏维埃,要求当地党团组织、军队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持被委派者,这属于一个临时措施,但在斯大林时代,这个临时措施却被作为一个制度被执行了,这直接导致了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百姓负责,由于这些来至大城市的工人阶级干部不太熟悉农村生活,以指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指导农业化生产,违背了生产规律,破坏了生产力,对农村工作的发展产生了

7、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之苏联后期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把主要的经济投入放在了军事和重工业上,更加剧了农业生产的落后,为国家的解体种下了恶果。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也是由当时国内的具体形势决定的。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中,农民是最主要的革命力量,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农村出生的干部遍布在新中国革命大军的所有岗位上,这种力量虽然在建设工业化国家上可能会有欠缺,但在农村问题上很少会犯违背农业发展的错误。农村问题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就被解决了,一个人数占80%以上的阶层稳定了,国家也就

8、安定了。二、领导人历史已经证明,列宁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对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为苏联的建立、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列宁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阶级,即使在今天的俄罗斯,人民依旧缅怀这位历史伟人。从这本书可以知道,列宁对政党的建设、干部选用制度、民主集中制、党群关系、腐败问题等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可以说,假如没有1918年的行刺事件,列宁会把苏联带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