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

ID:9373619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9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_第1页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_第2页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_第3页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_第4页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以及未来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1年9月30日发行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1/4盎司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孙中山头像,并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中文字样、“1911-2011”字样及面额。1盎司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武昌起义”浮雕,并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中文字样、“1911-2011”字样及面额。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1/4盎司,直径22毫米,面额1

2、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0枚。1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1盎司,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60000枚。2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人们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是封建社会的头,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统治秩序就乱了套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等民族

3、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3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推翻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多次旗

4、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

5、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忍不拔地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使民主共和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推倒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反动势力都已无法把它再扭转过来了。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4封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自于人们封建,保守的思想。

6、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南京政府宣布政府官员都是“人民公仆”革除等级森严的“大人”“老爷”称谓,改以“先生”,“同志”相称,剪发辫,废跪拜,改用握手敬礼,这些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折射出辛亥革命在又一文明领域的开拓,极大地冲击了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而在生活礼仪上的变革,可以用当时的俗语来概括,“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5革命党人的“教育革命论”,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冲决了“忠君”、“尊孔”意识

7、。“民元教育宗旨”标志着现代教育宗旨在中国的确立,在国家教育意识层面实现了教育早期现代化。“五育并举”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教育遗产,它不仅是民元教育宗旨的思想基石,还承继了清末以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的基调,规定了全面发展教育中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顺序,并留下了中国现代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永恒命题。中国的新式教育在清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10年代已经建立起一批现代学校,颁布实施了“癸卯”学制,废除了科举制,初步形成了现代教育行政体制,即在学校和教育制度两个层面实现了教育早期现代化

8、。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尚公、尚武、尚实”也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其“忠君、尊孔”的核心要义,却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桎梏。从20世纪初开始,同盟会等革命党人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教育论”,冲决了清末教育宗旨“忠君、尊孔”的核心要义,从“破旧”方面为现代教育宗旨的确立、为在国家教育意志层面实现教育早期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民元教育宗旨”:现代教育宗旨在中国的确立  民国建立后,清末教育宗旨随着清朝的覆灭已经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