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ID:9378620

大小:11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29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_第1页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_第2页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_第3页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_第4页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析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  典当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悠久,它同钱庄、票号、合会等机构、组织以及私人借贷一起成为旧式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虽然典当业的资本实力不如钱庄与票号,在民间流行的程度也不如高利贷,但其产生的时间早,生命力旺盛,当铺数量庞大且面向穷苦大众,与主要面向商户的钱庄业和面向官府、巨富的票号业相比,典当业对广大农户和低收入群体产生的影响更大。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典当史的研究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然而,学术界关于中国典当史的研究,虽然在重视整体性研究的同时,也很重视区域性研究,但发展很不平

2、衡,许多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关注华北、华东等地区,而对西北地区典当史的关注较少,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本文主要利用一些县志和调查统计资料,重点论述了该地区典当业盛衰的基本情况,力求通过和全国其他地区典当业的比较,展示其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以丰富西北区域典当史的研究。  一、清代西北地区典当业的繁荣  西北地区的典当业具体始于何时,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清代至民初,这里以银钱业和典当业为主的传统金融已经相当发达。  资料显示,陕西典当业在清代最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有当铺200家,典税银1000两;雍正二年(1724年)

3、有当铺533家,典税银2665两;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当铺1373家,典税银6860两;嘉庆十七年前(1812年)有当铺1482家,典税银7410两。另据《陕西通志·当税》载,清雍正五年(1727年),共有典当铺580座,具体分布在各府、州、县。  即使到了清代后期,陕西的西、同、凤、汉、商、乾、延、绥、榆九府仍有当铺160座,内除韩城忠信当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歇业,白水信昶典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歇业外,实有当铺158座。从资本额来看,大都在数千两至两万两左右,最大的有10万两。当铺的类型大多是私人投资经营。  具体到陕西各县

4、来看,延安地区各县在清末有典当46家,其中,肤施县有11家,安塞县4家,保安县4家,鄜县16家,宜川县3家。三原县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就有当铺64座,乾隆三十年(1765年)增加至69座。武功县到嘉庆七年(1802年),当铺数增为4家,清末,全县当铺“不足十家”。兴平县,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有当铺9座,至乾隆四十二年(1736年)“仍有当铺15座”。泾阳县,“清雍正时,全县当铺43家”。  清初典当业在甘肃并不发达,直到康熙年间典当业在该地区开始繁荣。从当时编修的方志中的许多关于典当业的记载来看,在康、雍、乾、嘉四朝,甘肃的典当业有了

5、很大的发展,当铺的数量增加很快。如肃州“当税,原额当铺六十座。自雍正八年起,至乾隆元年止,陆续新增一十九座,二共当铺七十九座,每座每岁额征收税银五两,共征收税银三百九十五两”。甘肃省典当业发展的最高峰出现在嘉庆十七年以前,当铺数达到1625家,其中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有当铺406家,典税银2030两;雍正二年(1724年)有当铺695家,典税银3475两;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当铺约543家,典税银2715两;嘉庆十七年前(1812年)有当铺1625家,典税银8125两。  从甘肃各县来看,按清康熙三年(1664年)规定的当铺每年征收税银

6、5两计,金县(榆中)年征收“当税银一百五十两”,应有当铺21座。秦安县征收“当税银一百六十五两”。以每一当铺5两计,应有当铺33座。清末民初,靖远县城先后建小押当10多处。清末民初,民勤县有当铺七八家,其中“公益当”“永盛当”“应义当”“东盛当”最为兴盛,铺面阔绰,资金丰厚。甘南地区临潭县的典当业始于清朝中期,该县最早当铺是“张家当”(亦称“大丁当”),接着开设有“宋家当”,清末开设有“姜家当”。光绪年间又开设“万盛西当”。清同治回民起义给甘肃的典当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铺大半歇业,直到光绪年间才又恢复起来。其中兰州地区的典当业在清末时期已相当发达

7、,星罗棋布的当铺分布于大街小巷之中,不但数量惊人,而且种类齐全。临洮县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立的“仁西当”是同治变乱后成立的第一家当铺,随后发展至数十家。  同陕西、甘肃一样,当铺也是宁夏传统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典当行业清初最盛,乾隆年间有当铺205家,岁课税银1050两。其中宁夏县当铺44家,岁课税银220两;宁朔县当铺48家,岁课税银240两;中卫县当铺41家,岁课税银205两;灵州当铺50家,岁课税银250两。甚至到了辛亥革命后,宁夏“当铺尚遍及大小城镇”。  青海的典当业始于何时,无确切证据。据载,西宁从雍正时期开始,就有民间的

8、金融机构---当商,吸收民间钱款。清代“乾隆后,货币渐缺,贫民不得不用衣物用具以低价向当铺抵押,计息支钱”。“父老相传,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