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

ID:9378840

大小:14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4-29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_第1页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_第2页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_第3页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_第4页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解李商隐之千古谜诗——《锦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完解李商隐千古谜诗——《锦瑟》作者:玉树迎风一篇锦瑟解人难!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是现代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自此诗诞生一千一百多年以来,它就一直是一个难于破解的谜。一方面,《锦瑟》佳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年;另一方面《锦瑟》内蕴朦胧多意,晦涩难解。诚如梁启超所称,《锦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诗”;又如王士禛所言,“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①。因而元好问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②。注①:李商隐被后人称为“獭祭鱼”,獭祭鱼,最早出现於

2、《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獭是一种两栖动物,喜欢吃鱼,经常将所捕到的渔货排列在岸上,从古代中国人的眼里,这情形很象是陈列祭祀的供品。所以就称之为獭祭鱼或獭祭。后人用此故事将李商隐作诗喜欢罗列典故堆砌成文的特点形象地刻划了出来。注②:“作郑笺”指能做出正确的解释。一、思辩篇26(一)、《锦瑟》诗文及其中用典注释锦 瑟[唐]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本诗用典注释:1.

3、“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说的是庄周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一觉醒来,弄不清是自己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这个故事本来是庄周用来表达自己那种逍遥无为的思想的。2.“望帝啼鹃”这一典故是说,周朝末年蜀地国君杜宇禅位退隐,后国家被灭,抑郁而死,魂化杜鹃,夜夜哀啼,其声凄惨欲绝。3.“沧海珠泪”句亦是借用典故。《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诗句将苍茫的大海、皎洁的月亮、剔透的珍珠和晶莹的眼泪四个意象放到一起来写,让人既感到朦胧迷离,又感到凄惨冷清。这是一种朦

4、胧的美,凄冷的美。264.“蓝田暖玉”句用典源于《长安志》,书云:“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二)、对历代较为典型解读观点的点评宋代以来对此诗的解读从未间断,至今有人已经列出近十种解读或说法,具体内容可参见《李商隐〈锦瑟〉被视诗中之谜有梦的特征》。有认为是悼亡诗的、有认为是咏物(瑟)托志诗的、有认为

5、是伤已命运诗的,有认为是诗集总序论的,……,不一而足,可谓“琳琅满目”。首先,此诗不是悼亡诗有一种较为被前人认同的观点认为此诗为李商隐悼念亡妻的诗句,理由是从“锦瑟无端五十弦”诗句中找到的,“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二十五年而殁也”;另有,程梦星曰:“夫妇琴瑟之喻,经史历有陈言,以此发端,无非假借。诗之词旨,盖以锦瑟之弦柱实繁多且多,夫妇伉俪历有年所,怀人睹物,触绪兴思。”笔者认为,李商隐并非没有写过悼念亡妻诗句,如《26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

6、关遇雪》:剑外从军远, 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可以看出上面这首五言诗句中悼亡意味浓重而直接,根本未用晦涩语言及以典陈事方式来抒情。以人之常情推之,悼亡多会因悲痛而直抒胸意、何累诗人如此反复用典、婉转晦涩表达心情?!世人身处最悲、喜之时,表述用语直白更能表达感情、渲染气氛、引发共鸣。悲伤时反复用典抒情,只能被人误认为是故弄玄虚、矫情造作。将《锦瑟》作为悼亡诗处理于情、于理皆不合适,因而此诗不可能是悼亡诗。其次,“真瑟乐声说”不靠谱宋代诗人黄庭坚、苏轼等人认为这是一首咏物托志诗,物就是瑟,

7、志即诗人对于音乐的见解,从乐器进而论乐音,是诗的主旨。《缃素杂记》中说:“黄朝英曰: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按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注:“瑰迈奇古”为美丽而超逸、奇特而古朴之意。)笔者并不认可上述观点:其一,对于乐器演奏的描写,比李商隐略早的白居易《琵琶行》就是最好

8、的例子,“26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是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多么动人的音韵类比啊!而揣测本诗以“庄生梦蝶”、“望帝托鹃”等历史典故来描写音韵、旋律,却为史所未见,其效果定然很差,相信读者都会有此感觉。李商隐作为一代名家岂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后人为解此诗而牵强附会、胡推乱凑可见一斑!其二,本诗第二句作者直接点到“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