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

ID:9379539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9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1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2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3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4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5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6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7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8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9页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_第10页
资源描述:

《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及其渊源摘要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其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强烈的宗教意识:批判现行宗教、夸赞灵魂和将人性神化,这种宗教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他的超验个人主义思想,即注重精神、强调个性、关注实践、呼吁自助和坚持个人权利至上关键词:爱默生个人主义宗教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演讲家,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爱默生的思想是美国文化和传统意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以后的美国文学、文化、

2、宗教等各个领域,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1宗教背景在爱默生所处的时代,美国大陆盛行的宗教有清教的达尔文教和唯一理教。早期美国大陆的大部分居民信仰的都是清教。他们信仰上帝,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是:虔敬、严肃、谦卑、勤勉、诚实和节俭等等,这些都对美国人的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到了17-18世纪,美洲大陆受到欧洲科学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清教加尔文教宿命论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十分不满,致使18世纪末,唯一理教――这种

3、新的教派在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兴起了,其教义是:上帝具有父性,人之间是兄弟关系,耶稣是人类的领导,人因品质而得到拯救,人类永远进步,上帝创造了万物,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包括人的内心、人具有神性。唯一理教将一股自由之风带给了当时思想禁锢的社会,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人们对人性的看法得以改变,新的思想崛起来了2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的宗教意识(1)批评现行宗教。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不留余地地批判现行的宗教。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批判基督教道:“历史上的基督教陷入了那种破坏一切宗教交流的企图的错误。在我们看来,在世世代代的人看来,它都不是灵魂的教

4、义,而是个人的夸张,绝对的夸张,仪式的夸张。它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仍是以有害的夸张描述基督这个人……一度被各种崇拜和爱的表示包围着的他的名字现在已堕落成为一种官衔,这毁灭了一切慷慨的同情和喜爱。”可见爱默生个人主义既不满加尔文教中掌握人的命运的、高高在上的、否定人性的上帝,也不满唯一理教中的机械和被动、过于注重理性而不关注人的精神,他认为当时的宗教是过时的形式主义,割断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交流,使人们体会不到上帝的光辉和力量。在《对神学院毕业班的演讲》中,他还批判当时的教会过于渲染耶稣拥有的施展奇迹的力量却忽视了耶稣行为本身所应表现的宗

5、教真理,这使得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而不能启示真理,也就是说基督教不再是一种关于心灵的教义,而是关于个人权威的仪式。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成为了少数人用来阐述的对象,大多数人则远离真理;而由于牧师的阐述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真理也变得不可琢磨了。“神灵的教义丢失了,属于大多数人的粗俗的教义篡夺了灵魂教义的位置”(2)夸赞灵魂,精神至上。爱默生在其作品中不加掩饰地夸赞灵魂:“一个灵魂,他们的灵魂,比整个世界都更富有智慧。”爱默生个人主义注重精神,注重人精神的感悟。在他的心中,“这个世界不是多种力量的产物,而是一种意愿、一

6、种心灵的产物。”而“耶稣基督属于真正的先知民族。他清楚地看到了灵魂的神秘。他为灵魂朴素的和谐所吸引,为它的美而陶醉。他生活在其中,并从中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对人精神的侧重,精神在他的眼中,是终极的实在,是超越一切的,传统意义上的上帝不再是超人或者神,而是一种抽象的理想和观念,是事物的内在神性,是宇宙的精神结构,所以,人只要心中有神,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3)人性神化。爱默生曾在其代表作《论自然》中提出自然界是由“有形的自然”和“无形的自然”组成的,也就是自然实际上有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自然,自然有着浓郁的精神色彩,自然景观并不是我们

7、眼中的一成不变的物质存在,它是否优雅别致,或者丑陋邪恶完全在乎于欣赏它的人的喜怒哀乐,产生愉悦或者悲伤的力量不在乎于自然界本身,而在乎于个人体验或者是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精神的意象,人可以凭直觉感受自然,而成为神或者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人心中有上帝,上帝就与之同在。美国思想史家帕雷顿曾说:“唯一理教宣称人性是优秀的,超验主义者则宣布人性与神性一样。”可见,在爱默生的眼中,人的灵魂和上帝相像,是神性本质的分享者,即使最简单的人,只要他能够全身心地崇拜上帝,就能成为上帝。因此,人们不需要效法他人,甚至根本也不需要通过任何诸如牧师、教

8、会、先知、耶稣、甚至《圣经》等媒介而能独立去面对上帝,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每个人心中便有自己独特的上帝,上帝是一个精神真理,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二爱默生文学中的宗教意识的渊源爱默生超验主义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主义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