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

ID:9379915

大小:5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29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_第1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_第2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_第3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_第4页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专项复习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与减灾建设一、什么是灾害?究竟什么是“灾害”?每每谈及于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火山、地震、洪涝、干旱等各种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灾害就是那些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的总称。灾害除了包括火山、地震、山崩、海啸等“纯粹的”自然灾害外,还应当包括诸如烟雾事件、酸雨、尘暴、沙漠化等渗透着人为因素的自然灾害。即便像洪涝、干旱、暴雨、龙卷风等水文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其生成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往往在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种种盲目行为和失当行为(诸如滥伐森林、毁坏草原、围湖造田等),从而招致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和报复。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害的频

2、频发生可视为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一种“恶”的反映。灾害并非仅限于各种自然现象,它同样还应包括各种有损于人类自身利益的社会现象,诸如海难、空难、车祸、战乱、城市火灾、三废污染,等等。所以,灾害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自然一社会现象,是自然系统与人类物质文化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对“灾害”一词更为全面和贴切的理解应当是:灾害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灾害有自然灾害和社会(人为)灾害之分。“自然灾害”系指人力迄今尚不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各种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这类

3、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大多突发性强,能在瞬间或短期内集聚暴发,造成巨大灾损,诸如水灾、风灾、震灾、旱灾、海啸、雪崩、泥石流滑坡,虫灾以及火山爆发等。“社会灾害”则不同于自然灾害,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带来的反馈,是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控失调所造成的灾害。除了交通灾难、生产事故、城市火灾等“突发性灾害”外,社会灾害大多表现为一种滞后于人类运作的、影响范围更加深广的“趋向性灾害”,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满为患、社会动荡等。此外,社会灾害还会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或与之叠加渗透,从而给人类造成更大

4、危害。(一)、灾害与人类社会同存共在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灾害就伴随在人类左右。洪水、干旱、火山、地震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生存,人类择地而居,择物而食;为了生存,人类与天斗,与地争。经过漫长的人类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抵御着原有灾害的同时,却又在制造新的灾害。科技发展无止境,社会进步无止境,灾害的形式也会层出不穷。对于人类来说,科技永远是悲喜交集的福音,灾害永远和人类社会同存共在。我国是一个多灾之国。灾害是灾害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中国常用灾情来表示。中国正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的地区(环太平洋带、北

5、半球中纬度带)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历史上,我国就是一个多灾之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水、旱、蝗、震等灾情连年不断。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较大旱灾1056次,几乎平均每年都有一次较大的水灾或旱灾。从1501年至1900年的499年中,我国共发生有害地震419次。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蝗虫肆虐之邦,从公元前70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共计800余次,平均每3年二次或每5年2次。此外,我国历史上还经常遭受海洋灾害、瘟疫、寒冻、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袭击。

6、原因: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地理位置是造成我国灾害频繁的重要因素。我国位居世界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的结合部,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点,不但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而且还地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经过的地方,地质构造活动剧烈而频繁。这就使得我国的地震烈度大、频度高、分布面积广,32.5%的国土和45%的大中城市均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大于7度)。在全球历史上死亡人数大于5万人的17次大地震中,有7次发生在中国,其中死亡人数大于20万人的4次大地震全在中国;全球7级以上的陆源地震,有30%发生在中国。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河北唐山发生的7

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余人死亡(约占建国后我国震灾总死亡人数的90%),16.4万余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这次地震不仅导致唐山市这座拥有i00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之间化为一片废墟,而且强大的地震波还震撼了整个京津地区,成为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震灾。我国的地理位置既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又是我国气候灾害频发的根源。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和最大大洋的西部,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具有鲜明季节变化的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各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易于产生气象灾害。建国以来,我国重大天气及气候灾害平

8、均每年达25次之多,干旱、洪涝面积平均每年达27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