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

ID:938703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9

《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1页
《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2页
《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过零丁洋》公开课教学反思  2015年9月1日上午,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在张军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听课调研,语文教研员王丽老师听我讲了《过零丁洋》一诗,讲课之后王老师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通过此次讲课活动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注重朗读,但朗读的目的性不强,对朗读方法缺少有效指导  讲授诗歌,采用朗读法反复诵读诗歌这是必须的,也是我们讲授诗歌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设计和讲授这节课时,我也的确考虑到了朗读诗歌的重要性,并且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也反复的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了诵读: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再从听录音读到教师范读,之后又找同学读,男女生比赛读,最后又进行

2、了齐读。整个朗读的过程大约花费了十五分左右。但从学生诵读的变数来看,这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在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过程中,缺少了我有效的诗歌朗读技巧指导和评价,毫无目的性的朗读那就是浪费时间,这是我今后教学诗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对诗歌的赏析不够透彻。  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教学本课我才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同桌对学释义,有小组群学交流。这种丰富的合作交流方式是否能达到赏析诗歌的标准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本节课的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诗歌是高度精炼浓缩的一种文学样式,每一句诗从字数上来说也

3、就7个字,可正是这7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内涵。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内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补充历史史实,充分显示教师对文本理解和对学生的学情的了解。而本节课的两个讨论环节学生的分析和理解是很浅显的,而我却没能实时的进行引导和拓展,以至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不够透彻  三、对诗歌的主题挖掘不够。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

4、,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简短的分析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思想,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  四、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每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多少分钟最合理,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可是我在讲授本节课时,时间分配上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介绍作者及背景和诵读环节浪费时间太多,以至于对诗歌主题挖掘环节时间比较紧,所以导致了对诗歌主题的挖掘不够,在今后的备课和解读文本时,必须要考虑

5、到这一方面。  总而言之,我的这节课还是有进步的,最起码我慢慢克服了讲课的紧张的情绪,这节课一开始略显紧张,但导入完事之后这种紧张感就慢慢消失了。讲课的各个环节也完整了,板书书写也不那么随便了,教学方式上也有了改变,教态也自然了多了。  要上好每一节课,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坚力量任重而道远,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最好,感谢王丽老师的鼓励和点评,感谢乔欣老师的中肯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