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

ID:9396388

大小:79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30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_第1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_第2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_第3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_第4页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上)六单元补充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秋水》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涘yǐ渚zhǚB.泾jìng涘sì渚zhěC.泾jīng涘sì渚zhǚD.泾jìng涘yǐ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二.课堂点击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百川灌河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不见水端端:()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野语有之日()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泾

2、流之大()3.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4.填空:(1)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2)《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三.选段在线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美为尽在已。顺流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曰:‘闻道日,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

3、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对文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B/C/D/2.文段中两个通假字是:通,通。3.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4.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A、文吕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C、“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四.

4、延伸拓展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远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惠子恐于是得腐鼠B、发于南海止于北海C、惠子相梁欲代子相D、子知之乎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

5、没,行数十里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B.或谓惠子日有人C.非梧桐不止停止D.非练实不食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2.给下列字注音:龀()匮()厝()孀()箕畚()()3.解释句中的字: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日聚室: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

6、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是。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是。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要求填写下表。8.翻译下列句子。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9.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10.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

7、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二、同步解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8、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