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社会责任_凝聚社会共识

媒体的社会责任_凝聚社会共识

ID:9398155

大小:47.9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30

媒体的社会责任_凝聚社会共识_第1页
媒体的社会责任_凝聚社会共识_第2页
资源描述:

《媒体的社会责任_凝聚社会共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媒体的社会责任———凝聚社会共识郭慧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凝聚社会共识的命题。在我国多元化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分歧加大,社会共识出现裂痕,价值共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凝聚社会共识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媒体因为自身强大的传播作用,因而要在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中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凝聚社会共识。关键词:社会责任;凝聚社会共识;媒体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59-022009年10月,胡锦涛在新华社承办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为媒体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2、“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加强,媒体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因此,明确和重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媒体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在大众间传播。在这种“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凝聚社会共识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在多种思想意识的冲击下,凝聚社会共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在这个问题上,媒体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在是非对抗、鱼龙混杂的各种意识中,凝聚社会共识,在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媒介的作用。一、凝聚

3、社会共识的必要性所谓的社会共识,包括社会事实的统一认识和社会价值共识的达成,这其中价值共识的达成是核心关键的难题[1]。现代社会的社会共识,在许多方面情况并不是很乐观。首先,众声难合,反映出社会分歧加大。官民难有互信,民商难有共识,民商难有互惠,官民难有平等的对话权,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本已脆弱的社会共识上雪上加霜。比如在银行收费问题上,相关部门为了缓解民怨,称银行为了承担社会责任,20%的服务都没有收费。而媒体在报道这条新闻时强调:银行唯利是图,竟然80%的服务都在收费。很显然,银行和舆论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基本的共识,在一些问题上,无论官方说什么,

4、公众都会习惯性地怀疑,习惯性地用阴谋论的思维去想象官方;而民众的意见在一些官员那里有时候也得不到尊重,常被戴上“别有用心”和“不怀好意”的帽子。其次,道德缺失,反映出社会共识出现裂痕。中国在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浸泡了近千年,并且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道德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准则和规范。这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中,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社会共识存在的。收稿日期:2013-10-15尊老爱幼,谦和礼让,这是这个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的标准。但是,现代社会“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等一些饱受诟病的道德缺失,已经

5、威胁到了那些几千年精华的社会共识。这些事实,反映了以道德为直接量化标准的社会共识已经出现了裂痕。再次,价值冲突,反映出价值共识出现混乱。多元价值的存在,是价值观念冲突的前提。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多元价值,且这些多元价值无法归结为某一终极价值,彼此之间也不能化约,那么价值观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2]。当代中国社会中,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等错误的价值观与集体责任感、奉献精神产生激烈碰撞。同时还有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冲击,在一些时候我们甚至觉得错误的价值观可能会占上风。网络上非实名制的评论更是如此。因此,当代社会在全球化冲击的浪潮下,社会共

6、识出现了裂痕,出现了混乱。因而,凝聚社会共识是有现实的必要性的。对于社会共识的凝聚,无论是政府的强制力还是文化纽带的影响力,其作用都不如媒体的传播更强大。其受众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都是其他影响因素所不能够比拟的。因而,凝聚社会共识,要注重媒体的作用。二、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凝聚社会共识1.媒体强大的传播作用是凝聚共识的先决条件在经济日益发展、信息传播日益迅速、信息受众日益庞大的今天,媒体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媒体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给社会的多元化注入动力。但是,在经济转轨的中国,如果放任媒体的传播,良莠不齐的思想意识就会给

7、建设造成意识上的阻力,妨碍社会共识的形成,甚至会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威胁整个社会认同。媒体强大的传播作用如果得到很好的发挥,可以在这个方面弥补思想意识冲击带来的不足。2.媒体责任和商业利益的平衡是凝聚共识的有力保障2013年4月18日,大公报刊登一篇习总书记打车报道新闻,引起全国关注。之后,包括知名报社网易、新浪、腾讯等在内的多家新闻机构进行了疯狂转载。在18点,新华59作者简介:郭慧超(1990-),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TheoryResearch学★★理★★论社证实这是一则虚假新闻,大公报就工

8、作中的疏忽向读者致歉。网友在经历了最初的被忽悠的愤怒之后,更多的对新闻的信度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假新闻的事件?归根结底是什么使得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