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

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

ID:9398258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30

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_第1页
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_第2页
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_第3页
资源描述:

《破障之法 2009年第7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破障之法2009年第7期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石涛画语录・了法章》)  石涛这位充满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有着宏阔艺术视野的理论家,将佛家法无定法的思想如盐溶水地纳入了自己的画学体系中,他在题画跋中赫然标出的“法无定相”,可以说是石涛论法思想最简洁最道地的概括。他自谓:“世尊说:昨说定法,今日说不定法,我以此悟解脱法门矣。”“法与不定法”是一法,佛教大乘空宗强调,一切诸法皆是空名,凡夫认识事物限于“遍计所执”,为形所拘,为名所拘,为识所拘,这都根源于我拘,一入我拘,将如春蚕作虫,重重织障,所以要破我执,佛学于

2、此有“法无定法”之论,石涛于此有破法破破法之思。由此可见,石涛的一画之法,是法无定法之法,是无法之法。石涛提出一画说,是要破除一切成法,也破除这要去破法的意念,进入到一片自然的境界中去,这就是创造性的问题。石涛恰到好处地将佛教点化信徒的思维方式与他的一画之理的解释融为一体,不为所知障所困,见性成佛之法,也是不为成法所障,得一画之理之法。  理解“一画”之法后,则可以不为成法束缚,真正获得绘画创作的自由。人只知“无规矩不成为方圆”,但如果只知道顺应规律,却不真正理解规律,驾驭规律,画家就会被艺术规律所束缚,这也是不知“一画”之理的缘故。理解了“一画”之理,便可以随心所

3、欲,心手相应,绘画成法的障碍便可以消除。石涛认为:“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一画论”极为要求尊重绘画的法度,又要求不被法度所束缚。有规律,但不应成为障碍,一旦成为障碍,就要建立新的规律和法则,有规律而又不能被规律所束缚,这是“一画论”的关键所在。这里的“―画”在某种程度上又超越了“法”的范畴,一画之法来源于天地,而天地是运动的,一画之法也是运动的,而人在掌握法时,为了掌握往往把法变成静止的,成了一条条具体的法则,进而形成具体的绘画技法。一画与具体之法有关系但不应等同。认为相同,认为掌握了具体的法,就可以一了百

4、了,结果只能是为法所障。因此,要了解一画,一定要了解一法与众法,一法众法与天地活的关系。首先,法的根本在于运动,因此不要拘于凝固的法,而要用心去体会法后面的天地运动。在中国文化中,心与人的相通,心是超越具体的法的。其次,绘画具体之法,墨与笔,从根本上来源于人,墨有自然之理,笔为心所控,用这法则后面的根本来理解法,才是人运用法,而不是法束缚人。  石涛语:“无法则于世无限焉,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无论何法均是标月之指,非最终目的。破法障是要破标月之指,而不是光明皎

5、洁的月亮。禅宗不立文字是因为事物本质玄妙幽微,非文字可以说明。禅宗接引之法,对机时信手拈来,举手投足、当头棒喝皆是。若要一定法,了不可得。绘画是人性灵光的显现,曲高时几近于禅,亦非某某法可以笼而统之。石涛所要说的是,法除了具有根性的意义之外,由于识者的“遍计所执”,还具有遮蔽真性的可能,或者说正是存在这种遮蔽真性的可能,使得石涛要回归真性。  有了“一画”之法,下一步就是破何法,破法之后如何立法?  石涛认为,只有破此一障,才能建立一画之法。这个障有两个层面:  一是具体为现实存在的已有画法,即是当时代存在的古人的成法,对此石涛论述很充分。作为一个张扬自我个性的画家

6、,石涛针对当时摹古风甚浓的画坛,取来佛学破法执我执的思想,对古法进行了细致的辨析。他说:“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即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头地也,冤哉!”今之论者常误以石涛此说在抨击古法,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是对石涛的误解。石涛一再强调我自用我法,他认为从法性角度看凡人存在必有其性,有其性即有其法,如佛门所说,人人皆有佛性一样。董其昌有董其昌的法,四士有四士的法,石涛也有石涛的法。正是在此基础上,他说古人在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之法,古人以古人之法立法,我为何不能以我法

7、立法,为什么在古人立法之后便一定要成为我之法,而剥夺我立自我之法的权利,我立法之天赋“法权”不能享用,怯生生地于古人屋檐下得一席栖身之地,实在是“冤哉”。可见石涛的理论落脚点不在反古法,而在于著我法。  二是画者自身所具有的对事物认知的所知障,包括绘画的对象和具体的绘画技法。  首先是对绘画对象的认知。石涛认为,绘画是造形艺术,因其不脱具象,必有物可循,在似与不似之间权衡,体现出对物的选择。石涛认为,具体的物象也是一种法。石涛超越物障的学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物我的关系中,我是绝对的,是物的驾御者一,一切法缘于一心,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与此同时,石涛强调在对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