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

ID:940175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_第1页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_第2页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_第3页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_第4页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_第5页
资源描述:

《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买银保产品,要保持清醒头脑  方便、快捷、网点密布……这些都是通过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的优势所在。对于许多希望寻找到保本、稳健、而且带有一定人身保障的客户而言,银保不失为一种选择。  选购银行保险,不管是主动到银行咨询购买相关产品,还是被动地接受代理人员的介绍,客户都必须对银保产品选购中的一些相关事宜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以下五大要点,以免跌入“陷阱”。  银保产品属于保险责任  上海保监局局长孙国栋

2、在近日的上海保险工作会议上对记者说:“尽管2007年以及今年初的两个月来,保险行业发展情况非常喜人。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金融行业仍然没能摆脱大银行、中证券、小保险的格局。”  孙国栋这番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在保险与银行合作中,保险还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在缺乏股权纽带的情况下,这种合作中几乎就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的信用优势、网点优势、客户优势拓展业务。一位业内人士甚至用“傍大款”这个词语来形容当前的银保合作。  对于客户而言,购买产品的第一步就是搞清楚,这个产品是谁发行的。  除了银行自有产品

3、,代理最多的就是基金与保险,基金从名称上很容易分辨,消费者容易明白,可是保险产品往往冠之以某某理财产品的名字,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觉得,不是基金应该就是银行产品。甚至将保险产品看作是新型的储蓄方式或是基金产品的也大有人在。  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客户对于银保产品不理解,以及销售人员有意无意隐瞒银保产品的保险本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客观因素。  2004年的时候,上海保监局就曾推行过一些政策,以避免误导消费者,例如银保产品必须在银行理财柜台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进行比较,以避免客户将其与银行储蓄等量

4、齐观。去年,投连险大热之时,以上海与北京两地保监局为代表的监管机构也下发条例,对于以基金名义误导消费者的销售行为进行惩罚。  而从客户方面来看,银行的客户,特别是中资银行的客户,往往以年纪较高、理财知识较少、资金较充裕的人群为主。这些消费者有足够的投资资金,本身对于保险也有一定需求,却对保险认识不足,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特征都不清楚,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银行销售人员“忽悠”。  为了了解销售情况,记者前往多家银行“体验”银保销售。当提出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的销售人员就会将记者领到理财柜台,然后详细介绍

5、各类产品。  可是毫无例外的是,所有销售人员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这是保险产品。直到记者出现,明确询问该产品究竟是什么类型产品时,对方才会坦言是保险。  实际上,整个销售过程中,并不能说明销售人员违规操作,然而假使客户自己本身不了解情况,那么很容易在第一时间被产品的性质所迷惑。  对于理财观念刚刚觉醒的大众来说,“收益”就是硬道理,“收益”也是激发其进行投资理财的引路者,大多数客户在咨询理财产品时首先询问的也是收益率。  “这种情况挺无奈的,摆在一起销售的产品,客户当然会比较收益率,还不仅仅是各家公司银

6、保产品的比较,甚至还要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进行比较。”保险行销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宏斌先生对记者说。  虽然保监会早有规定,不允许保险公司以“收益比较”来推销产品,但是邮政、银行的银保产品广告上常将收益水平的内容尽量放大以吸引客户的眼球。  “不要轻信销售人员口中的预计收益、过往收益之类的数据,”业内资深人士王肇卿告诉记者,“过往的收益数据只能代表当时的情况,保险公司并不会保证这个收益。多数情况下,分红类产品的收益与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直接挂钩,假使保险行业环境发生波动,产品分红必会受到影响;万能与投

7、连则挂钩国债、基金、资本市场,因此还会受到投资大环境影响。”  用高收益吸引顾客并不一定是恶意误导,这与银行保险的销售特点有很大关联。“假使跟保险代理人购买,他们一般会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解释分红、投连产品,尤其是在分红收益方面,合同上都会以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收益率来进行演示。但是银行销售人员则没有那么多时间,往往就挑吸引人眼球的高收益举例。”杨姓资深代理人告诉记者。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好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现状不就是‘不保底等于亏损,保底等于零收益’吗?相比之下,这些年虽然保险公司也经历过风风雨

8、雨,但是分红、万能产品还不至于将风险转移给客户。”王肇卿认为。投资期限是把双刃剑  银行保险产品的年限从一年到十年不等,究竟应该选择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产品呢?  “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好,这一点是肯定的。银行利率、国债收益不都是这样的规律么?”一位马姓精算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但是这个时间对于客户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长期可以带来更高收益,但同时也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尤其是保险产品,退保成本比较高。因此,客户必须在高收益与低流动性之间做出选择。  “所以,客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