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ID:9403428

大小:3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30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管理实践ManagementPractice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尚图强,孙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1)摘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捕捞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检验方法对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结论表明,模型在某些年份表现出不稳定性,证明海洋捕捞量不仅与捕捞努力量有关,而且与各渔业制度的实施,渔业协定的签署有直接关系.关键词:海洋捕捞;海洋渔业;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929(201o)02—0012—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2、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一些制约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先后引入了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总量控制(以下简称"双控"),休渔和海洋捕捞零增长的制度安排;另外一些宏观经济因素也对海洋捕捞业产生外在的冲击: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我国渔业进出口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中韩,中日,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也缩小了我国传统捕鱼区域.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一,回lJj模型的初始设定海洋捕捞产量的波动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3、,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文章假定渔业资源量是外生给定的,主要考察捕捞努力量(即主要检验渔船数量,渔船马力数以及专业捕捞劳动力)对渔获量的影响,稍后再加入制度虚拟变量进行分析.首先将模型设定为:收稿日期:2009—12—14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0709178)作者简介:尚图强(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经济,海洋管理.12渔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Y=口】+"+aP;++其中,】,代表海洋捕捞量,代表海洋捕捞渔船马力数,:代表海洋捕捞转业劳动力数,代表海洋捕捞船数.文章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海洋年鉴》和《中国渔业年鉴》,选取了1989

4、~2006年17年间相关变量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应用Eviews6计量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得到回归结果见表1.表1海洋捕捞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回归系数标准误差t统计量概率常数捕捞船马力数捕捞转业劳动力数捕捞船数可决系数调整可决系数回归的标准误差残差平方和对数似然估计值F统计量F统计量对应概率被解释变量均值解释变量的标准差赤池信息准则旋瓦茨准则汉南一奎因准则杜宾一瓦特森统计量一2292753746385l0—4.9428670.00020.5746180.1475493.8944240.0o166.2366235.1521771.21O4830.246180.521073

5、8.539222.0893280.05540.977486一一一0.972661一一一57O64O.5一一一4560l2一一一一261.8603一一一202.6095——.—.O.0ooo00一一一~一一ll866468—-—-—.3451226一一一29.54004一一一29.73790一一一29.56732一一一1.58l365ManagementPractice管理实践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捕捞转业劳动力数(LDL)和捕捞船数(cs)均未通过置信度5%检验,但和修正z都较高,可知存在较严重的共线性问题.由此进行辅助回归,即将每个变量对其余做回归.回归的尺结果见表2

6、.表2海洋捕捞量影响因素辅助回归结果由此可知船数(cs)的容许度更接近于零,因此应将其剔除.剔除后的回归结果见表3.表3剔除船数后海洋捕捞量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将结果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通过,所得结果表明接受原假设,即样本不存在异方差.将结果进行L在P=1,2,3等时均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残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从而证明最后的回归结果具有说服力,代数表达式为:BLL=-14416037.8459+15.6250754554LDL+0.837668198137朋S由此代数式可知,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每上升1单位,捕捞量就上升15.6个单位,马力数每上升1个单位,捕捞量上升0.8个单

7、位.可见,劳动力的增加对于捕捞量的的增加影响很大.二,加入制度虚拟变量后的回归模型(一)模型稳定性检验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首先采用递归残差发进行检验,见图l.l992l9941996l9982000200220042006I==!!!垡!!业:::::::l图1模型稳定性的递归残差检验结果(二)虚拟变量的引入由于2000年,2001年模型参数都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引入虚拟变量D1,2000年以前赋值0,2000年为1,2001年以后为2.加入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4.表4引入虚拟变量后回归结果渔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13管理实践Manage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