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

ID:9408554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_第1页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_第2页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_第3页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_第4页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展示音乐韵味生动建筑艺术-浅谈音乐的美在建筑艺术教学中的体现上饶二中毛莉“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筑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建筑是空间艺术,人们可以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建筑艺术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展示建筑艺术中“音乐韵味”,将更有利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把握和理解。对于音乐与建筑艺术的相似性,我将结合新课标教材内

2、容具体分析如下:一、重复与节奏的形式性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问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教材中古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优美的柱廊,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典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    而节奏同样是音乐与建筑的共通之处。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之所以那样和谐、一致,是因为

3、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现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建筑物既通过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所以,在欣赏古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颐和园的长廊;北京故宫等建筑时,可以更好切入相对位的交响乐主题旋律 ,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艺术重复与节奏的理解。    二、统一与均衡的相似性 一个城市就是一部伟大的建

4、筑音乐华章。成功的建筑设计,必然是在主题与形象方面极致追求“统一与均衡”的。这与音乐创作艺术法则二者在美学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建筑工程设计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定会在建筑创作设计中获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为有益的启迪和奇妙的灵感。    当教材分析宫殿建筑时,代表作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群之一。她成功地展示了伟大建筑追求统一与均衡极致精神,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有前奏、有渐强、有高潮、有收束,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

5、有主体、有陪衬、有烘托,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俨然一组“巨大的交响乐”。建筑布局高度的统一和均衡,与交响乐中的统一和均衡是一致的。这是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旋律,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三、个性与符号的相似性好的建筑与好的音乐都必然地十分具有个性,而这样的个性就必然是通过一定的符号来表达的。把握好其中的个性符号,是深层次理解建筑与音乐的关键。 音乐的符号就是音符,音乐的个性是每一部音乐通过音符想要表达的情感。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表达音乐主题情感的旋律就是这个音乐的个性符号。建筑的符号是线、面、体。这些符号与音符一样,同样有三个层次的指向,第

6、一层次为形状本身,第二层次是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指向的功能语义,第三个层次就是最终塑造的形体内外空间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最能表达建筑情感的“线、面、体”的组合就是这个建筑的个性符号。教材例举的万里那长城蜿蜒于群山之巅雄壮的身躯;金字塔那高大而又有力的三角侧面;悉尼歌剧院那线条流畅柔美的贝形曲线等等。这些伟大的建筑都有着伟大的个性。教学中采用与主题情感音乐对位法比较,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借鉴与结合的相似性古今中外,建筑与音乐的相互借鉴、相互结合的事例十分丰富。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常常有意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影响。如: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

7、时,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筑群的启示。舒曼在《第三交响曲》中九曾想表现科隆大教堂外观的壮丽与雄伟。建筑直接结合音乐元素的做法也很多。这种设计方法是直接利用建筑结构、建筑外围环境结合声学原理将音乐引入建筑中,其实整个建筑就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乐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回音建筑。教材中分析的我国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特别是北京明清两代建筑的天坛回音壁与三音石,由于回音壁内侧墙面平整光洁,它使外来音响沿内弧传递,久久回荡,非常引人入胜。如站在壁前轻轻哼唱,和声随之而起,深沉婉转,娓娓动听;如放声高

8、歌,则回声四起,洪亮粗犷。萦绕耳畔,荡人心怀。 教材介绍外国的古代建筑中,也有著名的富有“音乐性”的塔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