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

ID:9409307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_第1页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_第2页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_第3页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_第4页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与老子和谐思想比较及当代启示刘於清1李平2(1.吉首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2.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龙湖学校,广东深圳518111)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身心之间的普遍和谐,籍此构建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并存的和谐社会。孔子从人的心灵出发,强调人的修身自省在构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中的重要性,他的和谐思想是由心及物的外推式和谐;而老子主张自然和谐是最高和最好的和谐,只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胡作妄为”破坏了这种和谐,人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内敛式和谐。孔子和

2、老子和谐思想的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关键词:孔子;老子;和谐思想;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其内涵是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孔子和老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谐思想在他们的思想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采取辩证、扬弃的态度,对孔子和老子和谐思想进一步梳理、审视,自觉汲取其和谐思想中的精华,

3、无疑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孔子的和谐思想孔子的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这里的“礼”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大政方针,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周礼。“和”也不只是“和气”的“和”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和谐”之意,而是指国家政权的和谐和社会形态的和谐。“贵”就是最好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落实到实处,必须贯彻落实周礼。孔子心目中的中国社会的完美制度,以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为最好标准。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年,正处在我国奴隶制解体,封建制逐渐发展壮大的变革时期。马

4、克思说:“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2]。”所以,在阶级社会中,历史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人民的痛苦与牺牲、血与泪。孔子出于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良知,主张恢复周礼,并创立自己的一整套学术思想,社会和谐思想就是他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孔子和谐思想的逻辑层次是由天及人,由人及家庭,由家庭及社会,由社会及国家。孔子以实现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价值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又总是将目标集中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上,寄托在个体的人格完善上。因此,“人”的和谐是孔子和谐思想的核心价值。(一)修身自省,实现个人身心和谐

5、在如何实现个人身心和谐上,孔子提出三个主张:一是正确处理与欲的关系。一方面,孔子强调:“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另一方面,孔子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4]”。7我们看到孔子既承认人的正常欲望,但又反对把欲望当成唯一目的,主张无论是得富贵还是弃贫贱都应“以其道”。二是正确处理穷与达的关系。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5]”。意思是说天下有道,轰轰烈烈大干一番才不至耻辱;天下无道,要隐居退避,同流合污、丧失原则也是一种耻辱;三是正确处理外在身份和内在品质的

6、关系。孔子意识到圣王分途,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呼吁世人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内圣外王的和谐统一;他重视对精神境界追求,要求人们重视生命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要身心和谐就必须克身扬心,出形入神,由身派生出的情欲、利等作为血肉之躯的特殊需要,如果调节不当,必然会彼此相仇相杀,因此,人际和谐成为身心和谐的外延和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二)克己复礼,用“仁”构建人际和谐“仁”是孔子所有思想的核心,是“礼”的根本内容。在孔子的《论语》中有“三字训条”:智、仁、勇。仁是核心,智是知仁,勇是行仁。在他看来,所谓“美”,就是“仁”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完满

7、实现。孔子一再强调自己的思想是有核心的,“吾道一以贯之[6]。”他本人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这个核心,后人一般认为是“仁”。何谓“仁”?孔子解释为“爱人”。他提出君“爱人”,就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7]”;臣“爱人”,就会个个如“殷之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则是百姓“爱人”的行为规范。并且,父母“爱人”就会“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腹我[9]”,而子女“爱人”,就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就会“老安”而“少怀”;兄弟“爱人”,就会“宜兄,宜弟”;朋友“爱人”就会“朋友信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每个成员都能追求仁,达到仁,

8、就会“爱亲”,“爱人”,自然也就会形成完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天下有道”的和谐融洽的社会群体。(三)为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