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

ID:9409494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_第1页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_第2页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_第3页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_第4页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子的“非攻”思想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墨子的“非攻”观浅谈历史系2013级周庆学号:20132010118摘要:墨子首倡“非攻”,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的墨子思想体系之中,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墨子为“非攻”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与此同时,非攻思想内部也有着客观矛盾的存在。研究和分析墨子的“非攻”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墨子整体的思想结构乃至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墨子“非攻”“兼爱”义利观实践矛盾墨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趋向崩溃,封建制萌芽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国间的相互攻伐及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越来越频繁,给人民的生活以及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反对这种频繁的攻伐兼并之战,

2、墨子应运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一、“非攻”思想的基本构成作为墨子思想结构体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攻”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意义。方授楚教授更认为,“非攻”思想乃是墨子思想结构体系事实上的核心:“夫以统摄诸目,则兼爱自较概括,此乃逻辑上之体系也。若就事实上之体系而言,或先因当时战争惨酷,乃倡‘非攻’之说,进而更倡‘兼爱’,以为‘非攻’理论上之根据也。”方授楚《墨学源流》,中华书局、上海书店联合版,1989年第76页.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墨子“非攻”思想是具有充分的内涵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非攻”不是“非战”。墨子所反对的是具有侵略攻伐性质的不“义”之战

3、。钱永生认为“反对攻伐侵占,是为非攻的本意”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但是,墨子同时主张的是“义”战,因此,墨子对于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的,因为这种战争是符合“义”的。墨子将这种具有“义”之性质的战争称之为“诛暴”。其次,为了使“非攻”得以顺利实现,墨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手段来保障其实施。这些手段,总的来说,有两种。其一,即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守备。冯友兰先生说:“墨翟反对兼并战争,但他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只主张非攻,而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他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主张备兵自守”冯友兰《中国哲

4、学史新编》: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墨子特别注重守备,认为这是达到非攻和国家安全的有力手段和强有力的保证。墨子墨子《七患》中之第一患和第四患皆是强调不重视守备的危害,《墨子》一书自《备城门》以下皆是城防守备技巧。其二,一旦侵略攻伐性质的不“义”的战争发生,就应当积极救守,这是为实现“非攻”的补救手段和策略。但是,救守主要是通过战争来得以实现的。通过自卫守御的战争来制止侵略攻伐性质的战争,这是为实现“非攻”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从长远来看,这又是符合“义”“利”的原则的。这种积极救守方针,也只能当成一种补救的万不得已的手段去实施。二、“非攻”

5、思想的理论依据在墨子的思想结构体系中,存在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实际上也为各种思想提供了理论性的支持。但就墨子“非攻”观来说,其理论依据应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兼爱”的事实性要求“非攻”和义利观念的催生。学术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子思想结构体系的核心所在,“非攻”以“兼爱”为理论基础,是“兼爱”的自然推论。这种较为普遍性的说法不无道理。《墨子*兼爱上》云:“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

6、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天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理想追求,他希望“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国若其国”,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得到太平。而为了达到这种“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境界,就需要“非攻”。因此,我们可以说,从逻辑上说,墨子由“兼爱”导出了“非攻”这一命题。但是,我们所必需认识到的是并不是“兼爱”则必然“非攻”,也不是“非攻”完全来源于“兼爱”这一命题的要求,这二者间,“从终极意义上说,不非攻则不能达到兼爱的境界,不兼爱则不能够实现非攻,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和制约。”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我们应当可以这样说,“

7、兼爱”这一命题为“非攻”思想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唯一性的理论来源,而“非攻”也并不是需要完全顺应“兼爱”的思想要求,二者既是互为依托的关系,也存在着彼此独立的成分。“非攻”思想的另一大理论来源应当是贯穿于墨子整个思想结构始末的义利观念。墨子思想实际上是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的。墨子认为,发动侵略攻伐性质的战争,既不“义”,也不“利”。《墨子*经上》云:“义,利也。”因此这实际上最终归结于“利”的问题。那么,“利”又是什么呢?《墨子*大取》又云:“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志”,旧作“之”,据孙诒让校正孙诒让《墨子间诂》诸子集成:(六)[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