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过滤除臭设计计算

微生物过滤除臭设计计算

ID:9410017

大小:9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30

微生物过滤除臭设计计算_第1页
微生物过滤除臭设计计算_第2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过滤除臭设计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过滤除臭方法简介生物过滤除臭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界细菌和微生物对臭气的吸附,吸收,消化和降解过程来自然除臭的方法。生物过滤除臭技术除臭原理为:收集到的废气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长满微生物的固体载体(填料),气味物质先被填料吸收,然后被填料上的微生物氧化分解,完成废气的除臭过程,固体载体上生长的微生物承担了物质转换的任务。为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有机养分,固体载体除必须具有很高的有机成分外还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的湿度,pH值、氧气含量、温度和营养成分良好的条件来保持微生物活性。环境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试运行时或改变工况时要考虑生

2、物过滤池会有一个适应期。影响因素生物过滤池的工作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①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气体成分的浓度和性质,填料上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性,温度,废气和填料的湿度,pH值。②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由体积流量、自然堆放体积和空池体积决定。③气味物质浓度填料选择  生物过滤池的最主要部分是填料。一种好的填料必须满足:容许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多;供微生物生长的表面积大;营养成分合理(N、P、K和痕量元素);吸水性好;自身的气味少;吸附性好;结构均匀孔隙率大;价格便宜;腐烂慢(运行时间长、养护周期长)。  单成分填料一般只满足上述

3、的部分要求,配方合适的多成分混合物可以较全面地满足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干树皮、干草、纤维性泥炭或其混合物。  由于填料本身是有机养分,当过滤池暂停运行时,微生物可以利用填料的有机成分继续维持生命活动。过滤池填料的堆放高度取决于所要求的停留时间和表面负荷。工程上填料高度一般为1.0~1.2m。如果选择的填料合适,工艺上能做到布气均匀、排除气流短路的话,最低高度可以为0.5m。经过几年运行后,填料的最终高度约为初始堆放高度的60%。过滤池的表面负荷能力可达200m3/(m2·h),一般选用100m3/(m2·h)。工艺条件控制整个处理工艺包括收集

4、和处理。为了避免气味源气味扩散,扩散源要求封闭,并使它处于负压状态。吸气量的大小可根据室内是否进人,按2~8次/h换气量计算;不进人或一般不进人的地方,空气交换量应为2~3次/h;对于有人进入、但工作时间不长的空间,空气的交换量为2~3.5次/h;有人长时间工作的空间,空气的交换量为4~8次/h。  在寒冷地区空气的交换量比较大时,要考虑防止冬天室内结冰问题。  从气味源收集到的气体被送到生物过滤池处理,进过滤池的空气要求潮湿,相对湿度必须为80%~95%,否则填料会干化,微生物将失活。为了防止过滤池被堵塞,必须在空气进入以前除去其中的小颗

5、粒,所以空气进入以前要进行水洗以提高湿度,并去除灰尘和分离油分。运行中要调节喷水量,维持洗涤器中气体达到所要求的湿度,用于喷淋的水可以是自来水、厂区工业用水或者过滤池本身的渗水。计算示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为10×104m3/d,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根据环境要求,决定收集进水泵房和格栅间、初沉污泥浓缩池和浓缩机、脱水机房以及二次浓缩池的废气,并用生物过滤法处理收集到的废气。废气量计算①进水泵房和格栅间进水泵房和格栅间的面积为100m2,高度为4m,设空气交换量为5次/h(经常有人出入)。       Q1=100×4×5=2000

6、m3/h②初沉污泥浓缩池  两座初沉污泥浓缩池加盖密封,池内空气用鼓风机抽出,液面和加盖空间的体积为350m3/座,空气的交换量为2次/h(不进人空间)。       Q2=2×350×2=1400m3/h③消化污泥浓缩池二次浓缩池和初沉污泥浓缩池一样,换气量为:  Q3=2×350×2=1400m3/h④浓缩机、脱水机房  根据计算,机房的总面积为150m2,高度为5m,空气的交换量为5次/h。  Q4=150×5×5=3750m3/h生物过滤池设计计算  待处理废气的总流量为:   Q=Q1+Q2+Q3+Q4=8550m3/h选

7、用鼓风机的进口流量为1×104m3/h。鼓风机压力为收集管网的阻力加滤池阻力,滤池总阻力损失可选用为10kPa。过滤池表面负荷能力选用100m3/(m2·h)。由此可得过滤池表面积为:   A=10000/100=100m2  滤料的堆放高度定为1.0m,滤料的需要量为:   V=A×H=10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