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D:942847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教师博客AS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ASP.自2000年发布以来,以代码高效、开发简单、管理简便、语言支持新颖、程序结构清晰等优势倍受系统开发者所青睐,其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管理系统中。作为一种独立于浏览器的编程模型,ASP.为B/S模式下的X络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了平台,使多维终端下访问服务器数据成为现实。ASP.框架下,借助VisualBasic.、C#.、J#.、C++.4种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的编写,屏蔽了程序员的开发个性化差异,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1-2].  1基于ASP.的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需求分析  1.1Blog为高

2、职教师提供的便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X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发展为现在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师生互动模式[3].以、计算机、X络为主体的通讯工具被快速投入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X络获取更为广泛、更为权威的信息;课堂上教师授课内容、辅助资料都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推送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X络与学生建立即时互动。  博客的出现和应用为高职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内容、推广教学方法、发挥教学能量的平台,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性

3、、技能型人才,高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注重知识的应用价值,更为注重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5].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炼造,教师把自己上课知识点加以梳理,把相关图片视频加以修饰,把相关能力要求明确罗列,把知识迁移方法加以梳理,把相关流程加以适配,进行科学的展出,放到自己课程的博客上,让学生浏览和提问,促使高职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1.2高职教师博客系统  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开发,考虑到系统的便捷性、可用性,采用B/S模式,即把系统放到服务器上,教师可用通过服务器访问系统,在系统内做相

4、关操作,学生可以浏览到教师博客的内容,如图1所示。.经过十几年不断开发和应用,以稳定性好、易用等得到了开发者的认可,本系统开发环境采用ASP.,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3[6].  1.3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模型  该系统认定识别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如图2所示,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业务流程为用户登录系统,系统对用户进行判别,当系统判定该用户为管理用户时,系统会把后台管理主界面呈现给用户,后台管理界面包括X站文章的链接管理、用户留言管理、用户评论管理、文章的增删改管理、文章类别管理和添加文章6个模块页面,每个页面之间可以相

5、互链接;当系统认定用户为普通用户时,系统会把教师博客主页面呈现出来,此时可以供用户操作的功能只有用户留言,除此之外用户只能进行相关博客资料的浏览。  2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设计  2.1功能模块  高职教师博客系统分为系统功能和用户功能。如图3所示,系统功能分为文章分类管理、文章管理、添加文章、评论管理、链接管理和留言管理;其中分类管理包括文章类型的添加、修改、删除三部分,文章管理包括修改文章和删除文章,评论管理主要功能为删除评论,链接管理包括添加链接和删除链接,留言管理包括删除留言和恢复留言。普通用户功能,如图4所示。  2.2数据库设计 

6、 根据系统业务需求,系统的业务实体主要有用户、类型信息、链接、留言、文章、和评论等。用户分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教师用户的属性包括用户名和密码。如图5所示,文章属性包括文章标题、文章、、文章回复数、文章类型名、文章类型编号、文章恢复、文章内容等,数据表如表1所示。文章类型信息包括类型编号和类型名称。文章链接包括编号、链接名称和地址等。如图6所示,留言包括编号、学生昵称、标题、内容、留言日期等,数据表如表2所示。评论包括评论编号、评论昵称、评论标题、评论内容、发表日期、等。  3基于ASP.的高职教师博客系统的实现  3.1登录  代码如下: 

7、 MamespaceBG_GROUP.Blog  {  PublicpartialclassBG_login:Syste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8.  [2]邹建峰,李律松,李晓栓。ASP.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2.  [3]孙士新,李海燕,张腾达。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向基础教育的回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75-77.  [4]尤卫玲,王琦。基于博客平台的学校班级档案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7-11.  [5]孙士新,李海燕。基于能力

8、、理论、实践三维融合的高职课堂设计模型[J].惠州学院学报,2013(2):118-121.  [6]邓文渊。ASP.2.0forC#动态X站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