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ID:9429097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30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_第1页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_第2页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_第3页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_第4页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颈动脉硬化【Abstract】ObjectiveToparetheclinicaleffectoftizedto20mg/day(n=50)and40mg/day(n=50)atorvastatinfor16ediatethickness(IMT)inedbythecolorDoppler,andtheplasmaTC、LDL-CandHDL-Clevelseasuredinthesepatientsbeforetreatmentandaftertreatmentfor16onthsoftreatment,t

2、hecarotidarteryIMTobviouslydecreasedinboth20mg/dayand40mg/dayatorvastatingroup(P<0.05),theplasmaTcandLDLlevelscouldbesignificantlydecreasedin40mg/dayatorvastatingroup(P<0.01),butthecarotidarteryIMTdidnotsignificantlydecreasedin40mg/dayatorvastatingroupthan20mg/dayatorvastatingroup(P>0.05).Con

3、clusionTheplasmaTcandLDLlevelscouldbesignificantlydecreasedin40mg/dayatorvastatingroup,butithadnomoreeffectivetoreducecarotidatherosclerosis.【Keyg/d组(A组)及阿托伐他汀20mg/d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血脂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表1各组患者一般资料(x-±s)2方法2.1服药方法:A组: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40mg,每晚睡前服用;B组:阿托伐

4、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服用16周。两组均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次,每天一次,均服用相同的CCB类降压药物,如血压下降不理想,加用相同的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其伴随疾病所用药物均与治疗前保持一致,并每月检查一次肝、肾功能。每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均检查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变化情况及血脂变化情况,并加以对比分析。2.2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配合随访,均随访16周。每周测量血压1次;治疗前及16周后各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仰卧

5、位,用7.5MHz线阵探头检测一侧颈动脉全程后,避开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分别测量分叉部、分叉近心端l-1.5era和远心端1-1.5era3个位点作为IMT;IMT正常值≤0.9mm,局部IMT≥1.0mm而≤1.2mm定义为动脉内膜增厚,局部IMT>1.2mm,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有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月均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酸激酶(CK);血脂及肝功能利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2.3统计学方法:组

6、内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有显著统计意义。3结果3.1两组观察指标变化两组降压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阿托伐他汀20mg能明显降低TC及LDL-C(P<0.05),阿托伐他汀40mg组降低TC及LDL-C更明显(P<0.01),但两组治疗前后HDL-C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见表2。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P<0.01;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P<0.05;4讨论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作为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IM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方法,也通常被视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早于斑块的发生,而且颈动脉较为表浅,便于检查;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与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