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

ID:943090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_第1页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_第2页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_第3页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资国企改革亟待明确和突破的难点针对中央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落地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首批将涉及72家央企负责人,此次薪酬制度改革涉及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构成、薪酬上限、建立薪酬信息公开制度和建立规范的福利性薪酬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除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方案,其他试点内容还停留在总体方案层面,预计2014年年底出台的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包括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实施办法)未能如预期出现,具体实践见诸报端也相对较少。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仍相对比较缓慢,表明本次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对国企改革一些基本

2、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争论;国企改革的思路和逻辑路径还不太清楚,一些基本的重大问题以及推进路径还没有明晰。一、亟待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国有经济的定位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分离。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动路线图”,就是要给出一个细则目录——在这一目录中,政府应当根据国企的功能和定位进行区分,以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解决“谁可改,谁不可改,谁可大改,谁可小改”等问题。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否允许非公资本控股,以及经营决策是否按照股权说话?经过多改革,国企与非公资本混合的情况不断出现,但往往混合经济仍按国企规则运转,非公资本没有话语权,难以发挥非公资本积极性,无法实现优势互补,甚至部分非公资本萌生退

3、意。三是高级管理人员怎么选,谁来管?中国现有113家央企,其中53家央企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这53家央企的一把手(即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均是中组部序列的干部,53家之外的央企一把手的干部任免权在国资委。地方国企的领导人任免权也大都在地方国资委,其行政级别多为局级以下。未来混合所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资本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可以真正脱离行政序列,按照市场规律行事是亟待明确的问题,需壮士断腕的勇气。二、亟需突破的改革难点一是国资管理机构如何彻底转型。成立11年来,国资委努力实践行政整合央企的“管资产”职能,完成了“统一管理”和“做大做强”的历史任务。但在以“管资本”为改革

4、目标的历史新阶段,国资委成了国资改革的天然障碍。国资委需要自我革命,方能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导精神,顶层设计初见雏形,众望殷殷的是下一步的顶层执行。二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在国企30年改制过程中,曾经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当时最常见的是对企业的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或者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

5、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虽然这些形成国资流失的很多历史因素已经消失,上述风险也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控制和规避。但是国有资产流失依然不容忽视。三是治理结构瓶颈。董事的素质是董事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是设计者一开始就预料到的,2005年国资委设立了一个董事资格评审委员会,所用是防止不合格的人进入董事会,但结果是合格的董事人才还是欠缺,甚至央企的外部董事已经成了退休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总的“后花园”和“养老院”。董事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的瓶颈。四是限定垄断行业和领域,确保混合所有制企

6、业平等竞争。国有企业一直在能源、电信、铁路、市政等领域处在垄断地位,非公资本无法进入。不仅不利于非公资本公平竞争,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提升。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市场信息也不充足。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缩小垄断范围,改革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五是国有资产监管目标要恰当合理。国有资产应保值增值,但并不是每一笔国有投资都只赚不赔。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必然导致国有企业为保值增值不顾市场规律,加剧与非公企业不公平竞争。改革应在确保国有资本总量不少的前提下,明确区分经营损失和违法侵占的监管。六是破除利益束缚。社会舆论认为,国企改革并不复杂,也不缺乏堪称样本的国企改革案例,基本可以概括为

7、:“开明政府+高明企业家+公开透明的改制流程=改革红利”。改革的真正阻碍是我们仍未能下决心将国企当作单纯的经济组织来对待,导致政企始终不能彻底分开。但这一步不迈出,国企改革势必半途而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这个掷地有声的决定,现在最需要的,是同样掷地有声的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