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

ID:9433563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1页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2页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3页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4页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家旭关于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及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中医诊断学论文陈家旭,男,1966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现任世界中联中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联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

2、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科学技术期刊和图书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证候与诊法的规范化、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

3、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负责人,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国际标准化英文版《中医诊断学》教材。    记者:陈教授您好,您一直从事中医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请您介绍下中医证实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教授:中医证实质的研究是中医药自步入现代

4、化研究以来一直最为关注的命题。证候基础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资助的方向,目的正是有望在搞清楚某些证候物质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医证本质(血瘀证、肾阳虚证)研究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证实质研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反映证实质的指标较多,特异性的较少且只能反映其局部。其次,运用还原分析方法来研究证、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得在证研究过程中,呈现出强调证的客观化、微观化、片面地追求客观指标,而难以回归中医基础理论的倾向,难以反映证之系统、整体、联系、恒动等特征。再次,证候规范化研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如:(1)证的

5、诊断标准及规范并没有使证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明确限定,构成证的诸要素仍然是模糊不清;(2)证的诊断标准并没有考虑到病的影响(证候诊断的共性与个性),以及主次症的权重;(3)简单叠加构成的证诊断结果,混淆了证概念间的种、属关系;且较少涉及符合证及兼夹证。    证实质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中医理论的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就目前的证实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证的诊断标准化与证的治疗多样化。证的诊断标准化是建立在四诊的客观化基础之上,故四诊客观化是证实质研究的重要环节。其次,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并举,病证结合与证

6、的分化。倡导并加强中医临床前瞻性的科研工作,在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前提下,以此阐明证的实质;同时优化和强化中医证动物实验研究,特别是贯穿实施好病证结合和方证对应两大中医基础研究的特色。再次,强化组学前沿技术、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法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陈教授,请问您作为中医诊断学领域的专家,对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研究发展有何看法?    陈教授: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

7、面。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对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近20年以来,我国从文献、临床及实验诸方面,对脏腑辨证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为:根据中医文献及临床资料,明确病、证、症的关系,制订某些证的诊断标准,使辨证达到规范化,并将现代医学的实验指针结合到证的研究标准之中;由传统的对临床病人的研究,发展为结合证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来与病人的辨证研究对照,已建立了近百余

8、种证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在脏腑病证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一定探讨。对于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