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

ID:9439297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1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2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3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4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5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6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7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8页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_第9页
资源描述:

《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及启示  在中共历史上,李大钊是率先从近代民族主义和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视角探索民族国家出路的先驱。李大钊在20世纪初期就以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意识倡导了民族复兴理念,完美地诠释了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世界与中国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  一、李大钊关于民族复兴的论述  民族复兴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严重的民族危机激起了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但民族复兴思想,应该说是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  当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后,先

2、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中国在世界上的被动局面,积极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为当时排满的一项主要的政治诉求。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1905年,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又七次使用这个概念。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五族共和,这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中华民族一词在报刊上更多地出现,其观念也进一步深入人心。  这一时期李大钊在其文章中对民族的称呼有吾民族吾之国族,191

3、7年在《新中华民族主义》一文开始使用中华民族这个词语,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融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这一词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李大钊已经初具现代的民族意识,并积极倡导培育民族精神,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更生再造。早在1916年,李大钊就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的中华再造中华再生民族复活更生等词语,隐含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彰显出其救亡图存、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谋求国家统一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李大钊更强烈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去做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下救济出来.1924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政治

4、学会演讲人种问题,他说: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句,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得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猛力勇进,要在未来民族舞台施展我们的民族特性,要再在我们的民族史及世界史上表扬显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用中华民族重振复兴两个词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更指出中华民族应对人类文明有新的更大的贡献,彰显了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  二、李大钊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现代的民族国

5、家  1914年8月,陈独秀在《甲寅》杂志第1卷第4号发表了《自觉心与爱国心》一文,对爱国与爱国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指出,今之中国,人心散乱,感情智识,两无可盲。惟其无情,故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是谓之无爱国心。惟其无智,既不知被,复不知此,是谓之无自觉心。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  二者俱无,国必不国。几句话,不仅对自觉心与爱国心进行了阐释,而且还论述了这二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文章的最后,他写道:国家国家,尔行尔法,吾人诚无之不为忧,有之不为喜。吾人非咒尔

6、亡,实不禁以此自觉也。在陈独秀看来,对一个不值得民众去爱的国家,可有可无,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此番论调,对民族和国家的前途过于消极、悲观乃至绝望。陈独秀发表此言论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很多国家被卷入这次战争;国内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打着国家的旗号对革命党进行镇压。针对这种论调,李大钊写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指出: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而不爱,要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1]314,更不宜以吾民从未享有可爱之国家,遂乃自暴自弃,以侪于无国无民,自居为无建可爱

7、之国之能力者也[1]314-315,态度非常明确:第一,要建一可爱国家;第二,国民有能力去建。民之于国,斯为甘心之爱,不为违情之爱。[1]3171916年,李大钊在文中多次提到中华再生中华再造等词语,表明他不仅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而且把改造中国提到民族生存、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他说:今后之问题,非新民族崛起之问题,乃旧民族复活之问题[1]368,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1]388.他鼓舞青年要努力肩负起再造神州之大任[1]358,吾民

8、惟一之大任,乃在迈往直前,以应方来之世变,成败利钝,非所逆计[1]308.  (二)高举新中华民族主义旗帜,铸造民族精神,反对亚细亚主义,反对强盗世界  李大钊明确反对日本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高举新中华民族主义大旗。他高呼:以吾中华之大,几于包举亚洲之全陆,而亚洲各国之民族,尤莫不与吾中华有血缘,其文明莫不以吾中华为鼻祖。  今欲以大亚细亚主义收拾亚洲之民族,舍新中华之觉醒、新中华民族主义之勃兴,吾敢断其绝无成功。[1]494在李大钊看来,以中华民族在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