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

ID:9444432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_第1页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_第2页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_第3页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_第4页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  《梦回关山》  --读江西小三线厂《我们人民厂》有感  张长明  《一》  岁月流淌,流淌出历史,时代久远了,便成历史长河,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巳有五千年。疆土辽阔,人口众多,又历经几十次改朝换代,朝朝野野、天南地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战乱灾祸、太平盛世、人物传奇、奇闻怪事…历史内容的库藏是如此丰厚,泱泱大观。但真正能进入史册的,毕竞巳是片鳞只爪。我读过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也读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一个朝代,也就三五十页带过了。即便是较细的史卷,也难免有掛一漏万,以偏概全的通病。因为实在是史料太浩繁太浩繁了。

2、  所以,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会被史册疏漏,会被后人遗忘,也会被人重塑,以讹传讹,谬种误传。  因此,搜集,整理,汇编出较完备的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是有一定意义的。至少他可以映照出当时国际国內的政治形势,体现了当时的毛泽东思想的国际观和战争观。另外,三线都是军工厂,于是也提供了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军工史,兵器史…  治史的学者总会扫描历史,上海大学的徐有威教授选择了小三线这个课题,而且锲而不舍。二年多前我曾被邀作过次访谈,谈了二个多小时。说实话,我当时的态度一是支持,二是有点疑虑,疑虑的是小三线谢幕已三十多年,组织没有了,人员四散了,要整理出较完整、较翔实的史

3、料,谈何容易。  《二》  今年九月上日,华东航校举办了五十周年校庆,重逢了阔别数十年的老同学孙中逵,昔日青春少年,而今都垂垂老矣。感慨了一番江湖秋水,星汉遥隔,几十年颠簸之后,说起他原先所在的江西小三线厂,编了一本回忆录,以记念小三线,过二天托快递赠我一阅,激起了我的兴趣。但我初先以为大概是小册子,想不到几天后收到的是厚厚上下册二本。按我阅读长篇的经验,约有七八十万字,先给了我一份惊讶。再稍稍端详了纸质、封面、扉页、衬页、目录等等,精美,优质,缜密。还没有看文和图,就立时起了敬意,了不得!我有过业余编刊的经历,深知出书难。近几年也见到过不少缺页少字、

4、烂污汕兮的所谓新书,而这套《我们人民厂》,至少从出书这个角度讲,是很上得了台面的。  编委中的赵仁才,孙中逵都是很哥们的校友,我熟知他们的办事能力比我强,但谁知强大得多。这过程需要耐心,细緻,毅力。我对此书的所有编委致敬了,並感到,这些老兄,应该都经过一番"三线建设锤打磨炼",然后才有的这份能耐。  接下来我就读文章。  先读老同学们的,赵仁才、孙中逵、石鸿鸣、谈恒棋等的文章,再经人介绍,读潘修范、方忠贤、毛小兵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视野和角度各各不同,笔力深浅也有不同,但说的都是三线建设的人和事,文字平实朴素,很符合回忆录的原生态要求。选取的材料和述

5、说的经遇,生动活泼,富含生活气息。反映的时代是那个时代,像一张张因岁月悠远而有点发黄的照片…  《三》  大约读了三十来篇,都很亲切。像老友阔别,生死未知,而突然相逄的杯酒言往事。亲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也是"小三线人".我当初分在安徽,属上海小三线。而我不少航校同学,分在江西小三线。在那个时代,命运如砂,隨风吹去,天涯海角有你一个生命点就是了。  本来巳往事尘封了,如今又因此书而打开。  我是七○年秋到安徽小三线,八六年秋隨安徽小三线大撤退而回上海,正好历时十七年。而这十七年,是生命中一个重要截段,是青春岁月。  最初是分在九三八三厂,位于高山之上,

6、海拔千米。后来又转辗数处,最后落根在红旗厂。但有一点是核心,即始终是反坦克武器-四○弹制造链中的一个企业的员工。所以,《我们人民厂》中反映的三线生活,諸如建厂苦战、物质的精神的生活断篇、时代的烙印。豪情滿怀或青春苦闷,山沟生活的田园情趣和寂寞枯燥。常常被政治号召所激动,被信仰所惶恐,競競业业,一天又一天,却又常常生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流离伤别之情…所有这些往事感受,都可以在《我们人民厂》一书找到共呜。  所以,此书是小三线建设者当年生活的雪泥鸿爪。  我们安徽小三线和江西小三线的重要区别,前者是行政上还属于上海管辖,物质供应有保障。且地处皖南一带,山青水

7、秀,没江西瑞昌艰苦。  但殊途同归,一旦以经济效益来考核企业了,三线厂也必然崩盘了。三线厂供应线过长,成本高,社会性附设太多,军工生产的不计成本等等矛盾日益凸现,最后只能是解体。八五年的初夏,我参加了皖南三线的一个笔会,伴同《文汇月刊》的周嘉俊老师,据他说,拍这个大撤退之板的最高决策人,是赵紫阳。我想,按赵紫阳一贯的务实思想,是很有可能的。作为史料,这应是重要一笔。  上海的小三线在撤回中,有条不紊,有很周密的安置计划,包括单位和单位的接口,双方都专设安置办。工作内容包括员工中干部的相应对等安排,包括工人的工种对口安排,甚至是子女入托入学的安排。而最最

8、关键的是住房的安排,大约临时过渡了二三年,就统统搬进了新房安了家。  有了新单位,有了新房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