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ID:9446320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_第1页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_第2页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_第3页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_第4页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梁漱溟的乡建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都处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剧烈变动之中.很多仁人志士立志寻求一条民族独立的救国之路.不同的阶层、不同学派不认识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救国之策.当时,梁漱溟提出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共产党不同的乡建派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虽然乡村建设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未收全功,但他却成为梁漱溟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以其自身的先进性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借鉴,不断彰显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重视本土文化,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儒家文化  梁漱溟一直将自己以儒家的身份置于现

2、实生活之中,他关注中国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中国农村.在儒家思想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之中,他提出中国的伦理、道德与老道理实际上优于西洋文化.我们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中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礼让为先、、成仁成己等精神文化封闭起来,反而应当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助其获取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为此,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不断进行尝试与努力.首先,梁漱溟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真正的道德是生命的和谐、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

3、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其次,梁漱溟通过乡村运动提升了儒家伦理的实践性.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梁漱溟进一步将儒家精神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前文所说,将传统的老道理直接用于指导乡村建设的活动当中,提倡集体生活,同时吸收西洋文化的精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儒家思想的实践性和文化竞争力,并促进儒家思想的繁荣发展.  二、以农村为中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首先,农村建设有赖于乡民的自觉自愿行为梁漱溟说:农民自觉,就是要乡下人明白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乡村建设之事,必皆为本地人自己为归

4、.这是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乡村建设中,广大农民只有拥有这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才能有动力和压力推进乡村建设与发展.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帮助农民增强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发展农村经济,最终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目的.  其次,农村建设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和帮助.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农村建设还需要外部先进力量对其进行指导.梁漱溟所提出的知识分子下乡就为此指明了方向.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分子,他们的加入既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增加农村与外界的联系,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还能

5、够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引导农村健康发展,和谐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的高效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知识的保驾护航.而科学技术就必定需要知识分子进行传播,他们只有下到基层,去到农村,才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农村、感悟农村,也才能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怀农村,将实用的科学技术带到农村,促进当代新农村的发展.  最后,重视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梁漱溟看来,乡村建设不能狭义地理解,而是要完成一种普及文化,完成一种乡村文明.他认为:乡村建设也就是民众教育.民众教育不归到乡村建设就要落空;乡村建设部

6、取道于民众教育奖无办法可行.乡村建设与民众教育已不可分,事实上已合而为一矣.乡村工在探求方法是只有归之于教育,教育者在寻求方向或目标时也只有归之于乡村建设,这都是中国社会问题逼迫他们如此走.由此可见,在梁漱溟的理论中,惟有乡村建设才能解决中国问题,而教育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环,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乡村教育的理论,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农民基数较大,但总体素质不高,全国人口中大多数文盲和半文盲都生活在农村.而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理论为借鉴,一方面解决乡村的精神破产问题,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使村民获得精神上的鼓舞,树立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利用知识分子的力量提高农民素质,增加教育投入,向农村全面传授有价值的知识,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新农村见者真正从教育中获得力量,最终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传统与先现代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  作为一个新儒者,梁漱溟始终坚持将传统文化荣融入到现代化当中.在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

8、化时,他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同意死守国粹,而是以中国实际情况为立足点,主张守护中国固有的文化基础,滤收外来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去粗取精,创造现代化的新文化,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但新文化的界定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何为新文化?对此,梁漱溟指出,新文化要以乡村为根,要以中国的老道理为根.正如他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的要完成一个伦理本位的中国,一个以道德代替宗教的中国.更有意义的是,梁漱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