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

ID:9446498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_第1页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_第2页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_第3页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_第4页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审美主义者的危机与现代困境——重读《洛丽塔》论文关键词:《洛丽塔》审美主义现代性困境论文摘要:突破传统对《洛丽塔》的道德评价,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的象征意蕴亨伯特在对美的迷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的;中突,而美本身在消费社会的堕落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一部谜一般的作品背后,感受到了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困境  作为一部影片,丽一直备受关注,这部饱含着狂欢与失意、审美与道德、喜悦与惆怅、传统与现代等多声部主题的作品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对于许多人来说,它的文本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就像一个谜,他用自己复杂而动荡的人生、奇丽而诡谲的文风、风格

2、多变的艺术作品给当代世界筑就了一道道丰富亮丽的风景,更让许多导演为之神迷,对这位严肃作家写作背后深层意图的挖掘更成为了人们新的探索对象。  1唯美:从安娜贝尔开始  单从情节上来看,各丽塔》的确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已经38岁的老鳏夫亨伯特·亨伯特对一个年仅12岁的少女洛丽塔产生了狂热的迷恋,他费尽心思占有了对方,甚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纳博科夫到底想要传达什么呢?一个乱伦的故事?一次对于变态心理的挖掘?还是一场道德的洗礼?显然,这和一个严肃作家最初的创作动机相去甚远。纳博科夫自己曾经说过:“我既不读教诲小说,也不写教诲小说。……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

3、对于我来说,只有虚构作品能给我带来我直接地称之为美学幸福的东西,它才是存在的;那是一种多少总能连接上与艺术(好奇、敦厚、善良、陶醉)为伴的其他生存状态的感觉。”【可见,对艺术与美本身的追求才是写作本身的意图。  牧神般的仙女,蔚蓝色的海滨,漂游中奇异瑰丽的风光,夹杂着狂喜与多彩的语言,丽塔》的确是一部关于美的作品,亨伯特对于洛丽塔的迷恋与其说是一个中年男性对“性感少女”变态的狂想,还不如说是一个艺术家对于美的执着的痴迷。首先从安娜贝尔开始分析,许多评论者都关注到了丽塔》开头对爱伦·坡的戏仿:沉淀在亨伯特童年记忆中的恋情和这位唯美主义大师爱伦·坡笔下的故事一样,

4、有着同样哀婉的情节和纯美的女主人公。黄铁池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曾经详细比较过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他看来,亨伯特和这些艺术家之间的共鸣不仅“因为他们有着类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唯美意识的相通”,而主人公对于少女那种如痴如醉的情欲,从根本上来自他“唯美的嗜好”[21。所以,当男主人公后来在拉姆斯代尔第一眼看见洛丽塔的时候,感觉“眼前出现了一片苍翠”,一片蓝色的海浪从心底涌起,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美神苏醒了,在他眼里,12岁的洛而塔和那些生长在黑兹夫人花园中的百合花一样,很美,很美。  把一个12岁的少女作为美的象征,很显然是纳博科夫独到的匠心所在,少女身上所散

5、发出的纯洁、神圣和永恒的美感完全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平庸、沉闷、灰暗和琐屑。来看一看亨伯特身边那些成年的女性。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瓦丽莱特不过是一个“肥胖臃肿、短腿巨乳实际上是毫无头脑的baba(俄文,一个邋遢、粗俗的女人)”。同样,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太太保留着平庸的生活法则,信仰上帝,留恋社交活动,对女儿的教育遵循着传统道德的规范,却在自己的爱情问题上流露出可笑的矫揉造作。通过对比,显然不难理解洛丽塔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了:在枯燥、平庸、乏味的现实生活面前,美发出了熠熠夺目的光泽。  亨伯特·亨伯特,他在作品中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作为一个诗人、文学批评者,一个纳博科夫充

6、分加以表现的个人主义艺术家,他对美有着强烈的向往与追求:“我疯狂占有的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是另一个想象出来的洛丽塔——说不定比洛丽塔更加真实,这个幻象与她重叠,包裹着她,在我和她之间漂浮,没有意志,没有知觉——真的,自身并没有生命。”在他眼里,洛丽塔与其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不如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和他所关心的那些文学名著、诗歌创作和著名画作一样,于一个传统艺术家对美的狂热幻觉。  2危机:源于灵与肉的冲突  从审美角度出发,与其认为亨伯特·亨伯特是道德上的伪善者,还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艺术美的捍卫者。这样一来,他在追求洛丽塔过程中的痛苦、绝望、挣扎似

7、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甚至让人颇感同情。然而事情仅仅停留于此吗?那么,为什么纳博科夫在他这部作品之前的序言中,假借小约翰·雷之口,对亨伯特提出了严厉的道德上的指责呢?他说:“我无意颂扬‘亨·亨’。  无疑他令人发指,卑鄙无耻;他是道德败坏的一个突出典型,是一个兼残暴与诙谐于一身的人物,或许他显露出莫大的痛苦,但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他行动缓慢,反复无常。他对这个国家的人士和景物的许多随口说出的看法都很荒谬可笑。在他的自白书里,自始至终闪现出一种力求诚实的愿望,但这并不能免除他凶残奸邪的罪恶。他反常变态。他不是一位上流人士。可是他那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多么神奇地唤起人们对

8、洛丽塔的柔情和怜悯,从而使我们既对这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