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

ID:9446636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_第1页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_第2页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_第3页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林语堂和鲁迅的现实意义[摘要]林语堂和鲁迅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巨匠,对我国现代散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政治态度、社会国民性、幽默及文学领域的观点相同之处少,不同之处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冲突对立的情况出现。本文结合了两人的政治立场谈论他们的融合与对立,论述他们的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进而谈论了他们对中国现实的影响。[关键词]林语堂鲁迅现实意义一、鲁迅与林语堂的融合与对立  1、相濡以沫,同气相求的《语丝》时期。  林语堂与鲁迅曾在激情飞扬的“语丝时期”相知相遇。这个时候他们的政治

2、立场是相同的,他们把矛头直指北洋军阀。二人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小品(杂文)创作都提倡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艺术风格。在思想内容上,他们反帝反封建,呼吁民主自由,抨击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斥责名流、“文妖”,声援爱国学生,蔑视公论,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林语堂曾把鲁迅当精神导师,鲁迅也曾两次致信林语堂,大为赞誉并将林语堂引为革命同志。  2、林语堂与鲁迅的对立时期。  鲁迅与林语堂都不是政治人物,但作为文学大家的他们在文章中能鲜明地体现出政治话语体系惯性思维的不同。因此鲁迅与林语堂的对立就很难让众人从个人语境来理解成为

3、个人恩怨,即使恩怨源自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林语堂与鲁迅的决裂也并非只是鲁迅扔烟头把林语堂的蚊帐烧掉了一角那么简单,而“南云楼风波”事件的发生也充其是两位大师之间的“隔阂”流于脸面的一个体现。那时有一位青年作家对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欠账不还而不满,鲁迅认为林语堂有意侮辱自己,当即拍桌与林语堂发生不快。此番不愉快的风波之后,鲁迅诸多文章中皆有对林语堂毫不留情的批评讥讽,而林语堂也不再把鲁迅当作携手互助的同志。后来随着上海文坛的活跃,鲁迅以左翼作家联盟盟主的身份继续执笔著文鞭挞社会政治,批判传统文化。但此时林语堂

4、已经厌倦所谓革命与政治,与他立下终身不参与政治的宗旨只有两年半之遥。林语堂追求个性自由,而左翼联盟是由中共领导成立控制的。他不能接受以一种被领导或者推广的方式来做文学。因此也极为排斥以鲁迅为首的左联。当他看到书店里面全是翻译苏俄的一些作品,他觉得那时苏俄已经把中国年轻人的心给俘虏了。于是林语堂也就萌发了这样的念头:共产主义是苏俄的共产主义。而他自己是比较倾向个人主义,不愿受某个政治团体的领导和影响。之后林语堂对时政的看法完全不同于鲁迅,发表的文章随之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语丝时期同气相求、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

5、至此开始渐行渐远。而这种疏离与其说是政治见解的分歧所致,不如说是缘于他们各自性情的巨大反差。鲁迅的愤怒精神与斗士风格不合林语堂的心,而林语堂的幽默与闲适更是入不了鲁迅的眼。二、鲁迅与林语堂的文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国内战争此起彼伏,但鲁迅见到的是农村底层民众的羸弱病态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对于社会的感触是绝望的。通过弃医从文来拯救整个国民的精神状态,他的文章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他的文学必须是革命的文学,具备

6、批判功能、战斗性、社会功利性,来瓦解千年以来难以破解、无处不在的世俗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制度。而林语堂不同,在上海创办《幽默》,以性灵闲适折射对世事的思索与批评,当然得被鲁迅视为怯懦与奸猾。他并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而是用超然世外的态度同现实保持一段距离,仍然在传统文本中寻找安慰。林语堂学贯中西,再加上他提倡“幽默”,使得他的文学在国际社会上盛名不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著的《生活的艺术》与《吾国与吾民》在西方反响巨大,把一个个实实在在中国人的生活全貌摆在了世界人的面前,让世界重新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以傲然于世的中

7、国。因此有人说林语堂写出的中国味全是英文,他笔下的英文又都是中国味。后来林语堂还以国际知名作家的身份在美国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许多关于抗战的文章,呼吁美国政府和民众支持中国的抗战,成为了中国抗战最有力的民间发言人。而此时无论是拥蒋还是反共,林语堂通过他的文字走上了爱国之路。三、鲁迅与林语堂对现实的影响  在中国大陆,鲁迅是公认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及革命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同时鲁迅把文学与社会现实联系得很紧密,他的文学呈现出中国社会的贫困落后,痛斥中国政治的黑暗腐败,同时对中国人民的愚昧麻木的哀其

8、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的表现,对当今社会现实仍然有着深刻与深远的影响。而广州小悦悦被车撞碾后竟有18个路人漠视,当年鲁迅描述的“人吃人”的情景似乎还在呈现,看来鲁迅的“以文医人”,以文章来唤醒某些社会人的社会良知还是有需要的。  林语堂的条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