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

ID:9448782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_第1页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_第2页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_第3页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_第4页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  最高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1]  诗比历史更真实、更普遍。  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诗人与理想国并不矛盾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而理想国又是按照理念建立的理想的王国,而诗人和艺术家应该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有人以此来判断柏拉图高扬美,却反对艺术,其实不然。  在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背后,我们不妨分析柏拉图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背景。就像生活在春秋礼崩乐坏时期的孔子一样,柏拉图生活在奴隶制的希腊城邦,当时的自由民主精神和民主势力萌芽,作为一个雅典贵族阶级,自然看不惯民主政权统制下的迎合大众的

2、文艺活动,认为其低级趣味、伤风败俗。  事实上柏拉图的灵感说已证实他并不是排斥艺术,只是轻视技艺训练而强调天才和灵感。他认为艺术是说谎,强调艺术创作要间接叙述而反对直接叙述,提出严苛的艺术的审查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艺术起到陶冶人美好的心灵、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让艺术符合城邦的利益。  可见柏拉图把美和艺术,与政治伦理教化结合得非常紧密。而这对几千年后今天的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否定政治对美学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取消美学的独立性,应该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将步步展开论述。  二、乱

3、世与治世的辩证法美学与政治的关系的历史发展模型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美学作为一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哲学,与政治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大致有着这样奇妙的现象:  每逢战争祸乱的时代,旧的政治意识形态便抑制美学思想的创新发展,人们为了推翻旧的政治体制建立新的社会而建立新的美学思想,此时的美学在旧的和新的政治之间被拉扯,但总是离不开政治,与政治结合密切,显示出为政治服务的功利性。比如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尽管战争使中国的古老的文化牢笼被打破,五光十色的文化随着八国联军排山倒海地进来,使文

4、化界形成截然不同的各门各派,但知识分子的话题或者说占主要地位、最有影响力的话题,始终围绕着救国的主题。  而当政治局面稳定,社会正处于建设中甚至社会政治文化已渐趋成熟时,政治往往鼓励美学往多元化的方向开放式地发展,这时政治环境宽松开放,美学与政治之间就没有束缚和被束缚的关系。  比如在封建社会历史上版图不是最大、经济也不是最繁荣的盛唐,由于其政治稳定,社会文化呈开放式吸纳,形成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儒道佛三家并重的文化多元化现象,此时的美学、尤其是诗歌美学更是发展迅速。又比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美学与政治的关系的历史发展模型体现

5、着某种乱世与治世的辩证法,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千丝万缕的逻辑。  三、美学与政治关系的共通性  因此,有必要透过种种历史的现象,在哲学起源的角度上分析美学和政治的逻辑起点,在理论上模拟其发展相似的二律背反性;并且通过分析其异他的本质特征来分析两者的互斥性,大胆假设一个两者关系的理想模型。  (一)哲学起源与逻辑起点  人类在最初产生意识的时候,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生存的本能功利让人分辩出自我和对象(生存和生存的条件),这就产生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后来随着生存实践的发展,对象性的表象上升为概念,对象性的功利欲望上升为合目的的自觉意

6、志,对象性的生物情绪上升为情感,这就形成了后来人所说的知、意、情。由此,人通过劳动实践,通过智慧和理性经验的积累,对对象的认识形成一种超经验的直观的概念性和规律性的智慧,也就是随着实践主体性的发展,产生了精神主体性,如果说实践主体性是善、是有目的、有意志等特性,那么精神主体性是它向对象方面发展的成果,比实践主体性更高一层。这是人通过实践,主体性向对象方面的发展,而向人自身发展,就产生了审美主体性。从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人对自我的认识、人的自觉的诞生明显比实践主体性、精神主体性要慢。  后两者几乎与人的意识同时期诞生。而人类到了文

7、明社会,如古希腊时期,才提出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独立的愿望,如果最初只是一种生物性的情绪,那么要到了它转变成一种情感时才成为一种自觉。美国着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虽然有对人性过度乐观估计之嫌,但仍为大部分学者所接受。他认为,人只有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先被满足了,他才会考虑其他需要。而其他需要按应该先后满足的顺序排列分别为: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也就是人希望和他人(同类生命体)交流、希望自我得到认同、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人的自我意识比对象意识要觉醒得晚,这是人的认

8、识和实践的一个正常顺序,人类必须要通过欲望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形成智慧,最后才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人最高层次的主体性审美主体性,也只能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之后才有条件诞生。简单来说,这就是善、真、美三个范畴的哲学起源。政治和美学原则意义上都是一种知识,它们最早并不分家,应该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