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

ID:9451158

大小:325.3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_第1页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_第2页
资源描述: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李月杰(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情与理是一对在古代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系范畴.冯梦龙的情理观既不同于唯理论者的主理抑情,也不同于唯情论者的崇理黜情,也有别干传统的以理节情论,而是有着明显的情理融合的倾向,他既要提倡情又要维护封建伦理.在冯梦龙的思想中,情与理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可以统一的,统一的状态就是出自至情的忠孝节义.关键词冯梦龙情理观“尊情”观是以理统情,以理节情,情与理的关系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情与理这对范畴在古代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冯梦龙系。新的情理观则是以情统理,以情溶理,情与理的关系是

2、包之前,对情与理二者关系的回答不外三派:一是唯理论者,主容与被包容的关系。理而抑情,此派以宋儒为代表;二是唯情论者,崇情而黜理,此“尊情”是晚明士人的一大人生追求,从哲学到文学,无不派以晚明人文主义者为代表;三是以理节情论者,此以秦汉儒显示出尊情的踪迹。在晚明一些进步作家的思想中,情与理家为代表,是情理论中的主流派。是对峙,不可调和的。汤显祖就认为“理有者情必无,情有者秦汉儒家对于文艺与情感的密切关系是肯定的。《乐记》理必无。”他创作《牡丹亭》就是要以情反理。就该剧的基本冲日:“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认识到了音乐和突看,确有情与理对峙的倾向。剧中不

3、仅有压制女儿情感的其他一些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但秦汉儒家又紧守儒家的规封建家长杜宝,还特意设置了~位迂腐古板的老儒陈最良,并范,对情存有很大的戒心,因而主张抒情要有节制,不能越乎最终以柳梦梅、杜丽娘的爱情胜利而结束全剧。更为重要的礼义。《诗序》有言:“战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礼义也即是,作者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牡丹亭题词》,日:“第云理之“理”,《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也。”抒情述怀必须限制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其情理对峙的态度一目了然。在“礼义”和“理”的范围内,而不能超越这条戒线。在这里,理在“尊情”文学思潮下,同汤显祖一样,冯梦龙也认识到

4、了与情的关系是遏止与被遏止、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情的能动“情”具有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性受到很大约束。秦汉儒家的情理观影响深远,后世儒者大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有能生之。”3但与汤多沿袭此说。冯梦龙批评说;“世儒但知理之为情之范,孰知显祖“唯情论”思想不同的是,冯梦龙有着明显的情理融合的情为理之维乎?州。这一传统美学观特别强调理对情的制约,倾向,他既要提倡情,又要维护封建伦理。冯梦龙在通过作品在文艺创作实践上束缚了情感的表现。反映市井生活和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同时,又以小说评论的宋元时期,理学盛行,“天理”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

5、地位.方式,表达他对情的普遍意义的追求。不同于汤显祖,他努力在朱熹看来“天理”具有神性而绝对存在,情欲被视为祸水,理化解实体化的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说:“自来忠孝节学家的美学思想也表现了严重的崇理抑情的倾向。明初的思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世想学术承袭宋元崇理的余风,标榜“以理学开国”。文学观念也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提出“情为理之维”有崇理抑情的倾向。殆至中叶,尊情的思想逐渐发露,但还相的见解,不但使理与情达到某种统一,而且将情置于理的核心当微弱,崇理的传统观念也还没有受到猛烈的冲击。情理观地位。发生深刻变革是在明

6、代后期。明代后期,由于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社会新潮的涌起,加之朱明统治的腐朽,因此封建纲冯氏的情学思想可以高度概括为两方面,即“情生万物”、常名教、“礼义“天理”大大削弱了。人性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情本永在”的情本论与“以情为教”、“情感化导”的情教说。放,世风放佚,情窦大开。晚明时期钟情之士,每每自称是“有其一,明代中后期,“心学”成为社会思潮的核心,冯梦龙情人”,其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伦理观、教育观等都有尊情在王阳明“致良知”及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下,给予“情”更宽的色彩,并由此建立起尊情、重情的美学观、文艺观。泛的解释。它在冯梦龙的笔下不仅指男女之情,又指

7、人类的这时宋儒所崇尚的“天理”的神圣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各种情感,包括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各种感情:“凡民战,人性、人情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反映在美学思想上,情之所以必开者,圣人亦因而导之,俾勿作于凉,于是流注于君与理这对范畴相互关系间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情理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而汪然有余乎!“他又从个体出发,2008年第2期安徽文学年第么期安徽文学万方数据给予“情”前所未有的肯定与赞扬,强调“情”是万物的本原,宇材,塑造人物,设置情节上,更加注意故事的可读性、趣味性,宙的核心。这一理念在《情史·序》中有着清晰地阐述:“天地不但满足广大听众(主要是

8、市民阶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