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ID:9456120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1页
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2页
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浅谈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悦来中心小学情飘万里什么是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师教手段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

2、生的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一、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载体是教科书。教科书现在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它仍旧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各学科教学都应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我和我的同事作了如下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我们知道,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用意,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教材编排有一定原则及编组规律,加上我国地区气候、季节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因而不可能照顾各地区教学。我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十一册教材

3、第六组为例,这组教材是按照“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来安排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训练重点“领悟的表达方法”的要求。我便把这则“读写例话”提到课文教学之前,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章的表达方法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教学时,就教材而教教材,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困难。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材”不一定专指学生,它也可以指教材。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处理教材时才会有自己的独创性,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教材的作用。对于那些似乎一览无余,认为没有什么可上的课文,更需要教师去挖掘新的内容。如:教学《墨梅》《竹石》《

4、石灰吟》这一组“咏物言志”的古诗时,要让学生体会“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这一主题思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便先复习《梅花》《菊花》等古诗,让学生通过复习产生学习迁移,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和时代背景的资料,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以,教师的教学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把教材教“死”了。要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例子的学习迁移。//-->二、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定义为校园、课本,因而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比较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大自然的体验,绝大部分于课本。而对身边的大

5、自然,社会的万物万象是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开发利用好了这些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资源,会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研究分析,我乡地处丘陵农村的特点,综合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对学校开设的美术、地方、科技、综合实践等学科性课程进行整合,补充或拓展,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增加学生实际和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十一册教材有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需要学生运用美术、科技、综合实践方面的能力才能完成。我们组织学生就调

6、查定了计划,×××环境调查表,以及活动实施方案(含活动路线示意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三、对师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最需要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宝库。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要

7、像历史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一种最具主动性、发现性、创造性的学习。有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与极力、唤醒、鼓舞。”语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智慧。我们知道,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而对问题的陈述表达往往是个性化的。教师要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权利,允许他们敢于质疑、问和探索。记得在有一次上公开课教学时,我利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复述找到妈妈一段,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图上画的不是妈妈而是爸爸,并

8、且说出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